臨汾新聞網訊 吊車、挖掘機、運輸工程車來回穿梭,工地上機器轟鳴,施工人員爭分奪秒緊張施工……近日,在位于霍州市白龍鎮陳村的霍永高速高架橋下,霍州市南礦區集中供熱工程主管網頂管作業正在加緊推進。
“南礦區集中供熱工程總投資17232.87萬元,新建換熱站28座。總供熱能力300萬平方米,一次供熱管網主干線全長約8公里,由兆光發電廠接至辛置鎮,沿108國道穿越汾河進行敷設。”太原炬能再生能源供熱有限公司霍州分公司運行科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該工程從6月17日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施工難度較大的穿越汾河段已敷設完成,預計10月底全面完工并投入運行。
熱電聯產是指發電廠既生產電能,又利用汽輪發電機做過功的蒸汽對用戶進行供熱的生產方式,即同時生產電、熱能的工藝過程,較之分別生產電、熱能方式節約燃料。
記者來到該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擴戶工程南通路段時,一次及二次管網已經全部敷設完畢,裝載機正在回填溝槽。
“霍州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擴戶工程總投資1.68億元,該項目是利用兆光發電廠發電余熱,對該市城、郊部分及周邊村落沒有完成集中供熱的區域實現覆蓋,項目建成后可解決約2萬住戶的取暖問題,實現霍州市城郊20個區域、周邊村落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覆蓋,年節約標煤2.97萬噸。”太原炬能再生能源供熱有限公司霍州分公司經理助理周浩介紹說,目前已建成換熱站20余座,敷設管道68公里,預計11月初可建成運行,確保如期供暖。
2013年,霍州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項目一啟動就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該項目全部實施后可替代霍州市城區老、舊燃煤鍋爐。大力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節能減排的同時又滿足了霍州市廣大市民的用熱需求。截至目前,集中供熱工程已投資3.4億元,新改擴建換熱站48座,解決了2.9萬戶的用熱需求,霍州市主城區供熱普及率達96%,總供熱面積達496萬平方米,節約了標煤40.3萬噸,替代了大型燃煤鍋爐13座,家用手燒煤爐4300余座。
為使城鄉居民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今年,霍州市把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作為民心工程之一全力實施。項目包括霍州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擴戶工程和霍州市南礦區集中供熱工程。2017年至2018年采暖季,霍州市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覆蓋總面積可達到近800萬平方米,換熱站總數達到80余座。
“70年代煤爐子、土爐子,80年代鐵爐子、蜂窩煤,90年代土暖氣,去年集中供暖。”家住霍州市大張鎮賈村的村民房海梅這樣總結自家多年來取暖的歷史。“我家住房大約有200平方米,以前,冬天要靠自己燒鍋爐取暖,一季下來得燒掉十幾噸煤,去年改了大暖,不僅家里干凈了,而且暖和多了,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添火了,省錢、省心,真不錯。”
記者 范韶華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