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愛國衛生季”活動系列評論之四
全力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
臨汾新聞網訊 大力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立足鄉村振興、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戰略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大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臨汾高質量轉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之舉,也是當前我市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季”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市上下必須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切實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迅速掀起行動熱潮,努力形成千軍萬馬搞整治、千方百計促提升的生動局面。
全市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重點實施鄉村清潔、垃圾處置、污水處理、旱廁改造、鄉風文明五大行動,節奏快、任務重、挑戰大,要想達到預期效果,就必須做到統籌協調推進,加大宣傳教育,堅持標本兼治,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統籌協調推進,形成強大合力。“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涉及多級政府、多個部門,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產生效果。各級各部門不能“燒自己的火,熱自己的鍋”,只顧單打獨斗、各自為政,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自覺在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牢固樹立“事事關系到整治成敗,人人都是整治主體”的主人翁意識,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形成步調統一、齊心協力,上下聯動、各方參與的工作大格局,緊盯目標、倒排時間,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全力以赴為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注入磅礴力量。
加大宣傳教育,增強群眾參與意識。群眾是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的服務對象,也是受益對象,更是重要的參與者。群眾的積極性能否有效激發,直接關系到治理的效果。要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村民摒棄陳規陋習,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要完善和強化村規民約,建立公眾監督機制,引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增強村民集體觀念、公共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廣大群眾自覺自愿地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的行動上來。
下真功動真情,提升群眾幸福感。“群眾心中有桿秤”,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治理效果好不好、實不實,群眾的感受最深切,最有發言權。因此,在政策落實、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長效機制建立上要動真情下真功,把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到廣大群眾的心坎上。特別是黨員、干部要把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真正付出、真情投入,做出成績,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信心,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標本兼治,形成長久治理效果。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由來已久,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易反復”問題,治理工作注定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我們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不能只追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果,而應著眼長遠、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久久為功,努力把工作成果轉化為行之有效的治理體系,確保治理工作持續進行下去,形成長久治理效果。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打贏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這場攻堅戰,需要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讓我們攜起手來,齊心協力,共同把我們的村莊建成文明、健康、宜居、幸福的家園!(陳華)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