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侯(前805—前746)名仇,晉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周幽王二年(前780)至周平王二十五年(前746)在位。晉文侯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早期晉國的第十一任統治者。他本來是晉穆侯的太子,但其叔殤叔在穆侯死后自立,姬仇被迫出走。4年后,姬仇以武力手段推翻殤叔而登位,是為文侯。晉文侯在位期間,是晉國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期。
文侯執政晉國的時候,西周王朝已瀕臨亡國。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周幽王荒淫無道,廢掉了太子宜臼,欲立庶子伯服。宜臼奔逃至申,申侯聯合鄫、犬戎等攻下鎬京,殺死幽王和伯服,擁立太子宜臼為平王。犬戎進據涇渭,侵擾京師。王黨虢石父又立幽王另一庶子余臣于攜,史稱攜王。這時晉文侯率晉軍入陜,與鄭武公、秦襄公聯合勤王,護衛平王東遷,維護了周王朝的統治。晉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執殺了非正統的攜王,結束了周王室長達10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穩定了東周初年的局勢,史稱“文侯勤王”。《國語·鄭語》有評價為“晉文侯于是乎定天子”。《春秋左氏傳》隱公六年:“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周平王為嘉獎晉文侯之功,作《文侯之命》,賜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盧弓一,盧矢百,馬四匹”,給他頒了重獎,并提出殷切期望,表達了自己的一片感激之情。在晉國史上獲得這一殊榮的僅3人:叔虞其一,文侯其二,文公重耳其三。晉文侯在汾水流域擴張晉國疆土,并得到周平王的承認。
據《臨汾市志》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