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她曾是一名在農村堅守兩年的“大學生村官”,帶著一腔熱忱扎進農村,設身處地為鄉親們著想,給當地群眾留下了“能吃苦”“辦實事”的深刻印象;
她曾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發揮青年生力軍作用,探索特色種植、帶動村民致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了積極貢獻;
她曾“妙用”新媒體平臺,推出了“秀美蘇堡”抖音賬號,通過簡明扼要的表達方式,讓更多群眾熟知全鎮的黨務、政務、村務等工作,為鄉鎮宣傳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扎根農村到堅守鄉鎮,參加工作以來,馬夢茹在每一個崗位上都成績突出。她說:“鄉鎮是她的第二個‘家’。干工作,就要像辦家事一樣,心懷責任,敢于擔當,才能不辜負黨組織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如今,馬夢茹全面負責蘇堡鎮經濟發展辦的工作,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她將再次開啟全新的征程。
“她一心為鄉親們著想,實在!”
她白天走村入戶,夜晚伏案核準信息;工作間隙的她,幫村民解難題,協助安裝太陽能路燈、道路監控……2019年冬天,馬夢茹前往蘇堡鎮南鐵溝村任職該村“大學生村官”,她雖從小生活在城市,面對陌生的農村工作卻沒有絲毫畏懼。在鎮黨委宣傳委員石翠的引導下,她很快適應角色,用心投入工作。從此,無論是三伏酷暑還是數九嚴寒,她的腳步走遍了南鐵溝村的角角落落。
“城里來的小女子,每天踏踏實實干工作,還收集大家的意見建議”“誰家有了難事,她總是第一個跑來看,幫著想辦法解決”“不怕苦不怕累,女娃變成了‘女漢子’”……在南鐵溝村,馬夢茹“白加黑,五加二”式的工作狀態,很快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南鐵溝村常住人口不足200人,通村大路上每到夜晚就“兩眼一抹黑”,村民晚上出行存在安全隱患。馬夢茹了解后,積極聯系相關部門形成合理改造方案,運用有限的幫扶資金,為全村的主要路段安裝了太陽能路燈、視頻監控、運動器械,不僅解決了出行隱患,還豐富了群眾休閑娛樂生活。一位村民高興地說:“小馬同志給村民辦了許多實事。她一心為鄉親們著想,實在!以前村里晚上沒什么娛樂活動,她在村里組建了舞蹈隊教村民跳舞。每到晚上,活動廣場上特別熱鬧,路燈照得亮,有人鍛煉,有人組織跳舞,生活幸福極了。”
村民陳紅生身患殘疾,生活有些困難。馬夢茹積極聯系,跑鄉鎮、跑部門,幫助申請政策性補貼,幫助他樹立信心,改變生活狀況。陳紅生感動地說:“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和小馬這樣的好干部,讓咱們日子越過越舒心。”
為符合條件的村民申請低保,讓他們享受惠民政策;為生病住院的村民咨詢政策,辦理醫保費用報銷……在南鐵溝村,馬夢茹堅持“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的初心,為南鐵溝村的村民辦了一件件實事、好事。
“她就像本‘活字典’,門門通!”
“上邊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對基層工作的形象比喻。兩年駐村工作結束后,2021年11月,馬夢茹根據組織安排,回到了蘇堡鎮從事經濟發展與黨辦相關工作。
兩年的“大學生村官”基層工作經驗,讓馬夢茹干起鄉鎮工作來得心應手。到任短短兩個月,她憑借干工作的韌勁很快掌握了每月主題黨日落實、發展黨員等程序,以及鎮村干部工作表現、能力特長,她都能詳細精準地掌握,同事們都說“她就像本‘活字典’,門門通!”
這個“活字典”的稱號來之不易,馬夢茹是邊干邊思考,對做好基層治理她有著獨到的見解,那就是先讓村“兩委”干部,練好“內功”,廣開言路。她把滿腔熱情灑在奮斗的熱土上,多次下鄉實地調研,與黨員群眾面對面交流,不僅共同探索了出多條治理措施,還創新推出“點餐式、專題式、實踐式、移動式”4種培訓模式。
在馬夢茹看來,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基層治理以黨建引領為抓手,用探實情、出實招、求實效的方式,才能讓農村的環境面貌和居民文明程度邁上新臺階。
在鄉村振興的號角中,她親歷著蘇堡鎮的大變化:蘇堡村中藥材初加工廠辦得紅紅火火、星級示范戶調動起村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情,還有更多村民投身鄉村振興發展的隊伍中……作為參與者和見證者,馬夢茹倍感自豪,她說:“能夠為村民過上好日子出一份力,這幾年扎根基層將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
“她現學巧用新媒體,給力!”
在蘇堡鎮各村的工作群、鄉情群里,一條條短小精悍、趣味盎然、寓教于樂的播報視頻不定期在群里傳播,有宣傳安全生產、森林防火等內容,看著取自身邊場景的熟悉畫面,村民總覺耳目一新,紛紛點進去看“干貨”。
這些短視頻拍攝者、剪輯者、發布者正是“總導演”馬夢茹。自打進入鄉鎮工作后,她便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學習視頻拍攝記錄鄉村的變化。她充分發揮短視頻中“實用、好用、可用”的三項功能,讓宣傳傳播手段更接地氣,使更多群眾樂于接受,從而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時至今日,圍繞文明創建、鄉村振興、黨員教育等內容,馬夢茹主導拍攝制作的宣傳視頻有35個,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在抖音、微信等平臺進行宣傳,視頻播放量超過30萬次,打通了信息交流新渠道,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更接地氣、更有溫度。
郭盆村村干部張紅峰說,每年鎮上有很多政策上的宣傳,在實際的推進中一直是“老大難”。“以安全生產為例,村民在外務工、務農時,一些常識性的安全生產知識并不了解,村民口口相傳有時說不到點子上。”張紅峰坦言,“鎮上用短視頻方式講述安全生產小知識,這拍出來傳上群,村民看了視頻,要干啥一看就懂,很直觀、有效果,她現學巧用新媒體,給力!”
事實上,基層的工作迫切需要發揮新媒體對“惠民”服務工作的作用,馬夢茹說:“比如參加合作醫療、安全生產宣傳、走訪慰問等情況時,根據各個時間節點拍攝的短視頻,傳播快、地方辨識度高,能有效彌補線下工作銜接的短板。”
最近,馬夢茹按照鎮黨委政府安排,組建了“消夏晚會”演出組,她結合自身舞蹈特長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讓更多同事參與到文化生活中。不僅如此,在大槐樹尋根問祖旅游季、全省“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現場會等系列活動中,馬夢茹主動靠前爭做宣講者、實踐者、志愿者。在她看來,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她要全力以赴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務,為建設幸福老家洪洞添磚加瓦,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盡自己的一份力。
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前行。三年多來,馬夢茹把使命放在心頭,把擔當扛在肩頭,真正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堅守初心、服務人民的使命諾言。
記者 祁欣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