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使命 奮勇爭先
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農信力量
省聯社臨汾審計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李建學深入一線,了解農戶災后重建金融需求,征求群眾對農信工作的意見建議
線上放貸
助力藥茶產業
整村授信現場
入企服務
重溫入黨誓詞
直播“帶貨”
禮儀培訓
宣傳金融知識
2021年,全市農信社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經濟工作規劃部署,以市第五次黨代會確立的“1355”戰略為指引,用優質的金融服務和源源不斷的信貸資金撬動我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效發揮了“地方金融主力軍”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末,全市農信社各項存款余額達1397.07億元,較年初凈增136.68億元,完成任務目標的112.03%,增幅達10.84%;其中對公存款較年初凈增74.1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1003.65億元,較年初凈增89.87億元,完成任務目標的120.31%,增幅達9.83%;其中實體貸款較年初凈增100.58億元,完成任務目標的145.03%。特別是三年內完成了9家機構的改制,翼城農商行作為全省第100家農商行正式掛牌,為建黨10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標志著我市實現了“全域農商行”的歷史性突破。年末,臨汾農信在全省農信系統重點指標考核中榮獲第一,臨汾審計中心也被評為“優秀市級機構”。
助力鄉村振興
服務“三農”惠民生
為更好地落實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推進會精神,省聯社臨汾審計中心團結帶領全市16家縣級機構堅持踐行服務“三農”的宗旨使命,以整村授信工作為總抓手,深入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推進”信用工程,實施網格化推進,全員走進農村、社區、街道、市場,主動上門與農戶、商戶以及各類經濟組織逐一對接,開展摸底調查、宣講金融政策、對接融資需求、批量評級授信,著力推動全轄實現“三個全覆蓋”,即:符合條件的客戶授信全覆蓋、有資金需求的用信全覆蓋、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為了更深層次地融入鄉村振興,襄汾、曲沃、大寧等農商行與縣委組織部、縣政府辦對接,選派黨員骨干作為“金融掛職干部”,駐鄉、駐村為群眾提供“零距離”的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戶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截至2021年末,全市69.88萬農戶中,被農信社評級授信的達52.54萬戶,授信覆蓋面75.18%,總授信金額達892.33億元;累計用信戶數達21.04萬戶,用信率為40.05%;全市農信社純農業貸款全年新增25億元,余額達163億元。
為提升支農服務水平,全市農信社上線了互聯網信貸系統,一筆貸款從申請、調查、審查、審批、授信、發放等流程全部在移動平板電腦上辦理,信貸人員直接上門提供“一站式”服務,使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信貸服務。截至2021年末,全市農信社共通過網貸系統授信33183戶,累計授信金額26.02億元;累計用信戶數28812戶,用信金額22.89億元。大量誠實守信的農戶、商戶借助網貸系統,擁有了“一次授信、周轉使用、隨用隨取、隨有隨還、用款付息、不用無息”的創業“備用金”,為致富增收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面對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新形勢、新任務,省聯社臨汾審計中心多次與市金融辦、市農業農村局對接,擬定了《關于強化農村中小銀行機構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同時緊緊圍繞市委產業規劃,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幫扶“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支持了包括吉縣超正果業、隰縣廣鑫梨業、鄉寧戎子酒莊、古縣江波藥材在內的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達379戶、貸款余額8.89億元。
助力災后重建
幫扶小微渡難關
面對疫情和洪澇災害對全市小微企業帶來的嚴重沖擊,全市農信社主動作為,通過實施“五個到位”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一是行動部署到位。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下發專門文件,在全市農信社先后啟動了“百行進萬企”及“金融支持救災減災專項行動”。二是摸底調查到位。組織1300余名信貸人員深入服務轄區實地勘察,充分了解各類市場主體復工復產、災后重建的基礎性金融服務需求和資金缺口,認真統計、建立臺賬,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三是資金統籌到位。由審計中心統籌全市信貸資金,單列50億元抗擊疫情專項信貸額度、10億元防汛救災專項信貸額度,專款專用,確保小微企業“貸得足”。四是產品服務到位。指導各行建立小微專營中心、小微事業部等,結合實際研發推出興隆貸、興旺貸、減災貸等36款特色信貸產品,簡化業務辦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小微企業“貸得快”。五是減費讓利到位。向市、縣兩級人民銀行申請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資金43億元,最大限度地進行利率優惠,共減費讓利達3000余萬元;與市、縣兩級財政性融資擔保公司全部簽訂合作協議,實行“總對總”批量“見貸即保”,緩解“擔保難”問題;對受疫情及災情影響出現暫時性經營困難的客戶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并視情況提供展期、無還本續貸等服務,極大地降低了客戶財務負擔。截至2021年末,全市與農信社發生業務關系的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共39591戶,占總戶數45429的87.15%;全年新增41億元,余額達392億元,共帶動解決了80余萬人就業問題;對受疫情影響的1425戶、25.36億元小微企業貸款執行了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同時返還利息達2.13億元,為全市“穩企業、保就業”提供了堅實支撐。
助力項目建設
支持轉型強實體
為更好地支持我市在轉型發展中爭先崛起,全市農信社組織開展了“千企謀發展 百億助轉型”排困解難服務實體經濟工作,積極參加市政府及市商務局、市促進外來投資局關于項目建設及招商引資的專題會議,以及市人民銀行、市發改委組織的經濟形勢分析會、銀企座談會等,特別是緊緊圍繞全市“三個一批”規劃,對省、市、縣重點工程項目實施名單制管理,各行社組建專職團隊,逐戶上門了解融資意向、資金需求,精準對接服務,大力支持傳統產業轉型以及鋼鐵、裝備制造等行業的發展。
2021年,全市農信社投放重點項目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貸款43億元,余額達467.22億元,其中,裝備制造業貸款余額達104.11億元;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達11.54億元;商貿物流業貸款余額達13.61億元;文化旅游業貸款余額達6.96億元;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健康養老、居民服務等產業貸款余額達331億元。先后支持了山西建邦集團鑄造有限公司等傳統制造企業改造升級,支持了山西恒瑞昆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等高科技制造企業擴大規模,支持了山西盛泰源特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現代裝備制造企業提高產能,以及安澤的山西永鑫通海鐵路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曲沃的山西晉南鋼鐵集團、蒲縣的宏源煤業、鄉寧的云丘山旅游開發公司等省、市、縣重點項目100余個,貸款余額達98.68億元,同時協調全省農信系統為市投資集團、市熱力公司融資,有力地維護了市政民生穩定,彰顯了“地方金融主力軍”的責任擔當。
助力高質量發展
提質增效再出發
2022年,全市農信社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深化地方金融企業改革化險提質增效專題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市委確立的“1355”戰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第一方陣。主動融入“1355”戰略大局,深耕“三農”和縣域主陣地,充分發揮點多面廣、人緣地緣優勢,實施網格化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特別是農業“特”“優”產業發展。緊跟市委規劃,傾力支持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及裝備制造業發展壯大,有效滿足重點項目信貸需求,2022年投放實體經濟貸款50億元、涉農及小微企業貸款40億元,積極助力我市建設黃河流域綠色崛起轉型樣板城市、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
同時,全市農信社將聚焦提升自身生存力和發展力,健全完善內控機制、激勵機制、對標機制,積極推動金融創新,不斷提高金融服務供給效率、拓寬營收創利渠道、增強內源性風險抵補能力,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堅持黨建引領,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和監督執紀問責,一體推進“三不”機制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的農信“鐵軍”,當好全市人民信賴的“百姓銀行”,在服務鄉村振興和地方經濟建設的征程中譜寫轉型發展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向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獻禮。
策劃:李永軍
文圖:程 霄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