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艷陽當空,在堯都區劉村鎮劉北村,一支“家庭醫生”隊伍,快步穿行于街巷中。
“又麻煩你們了,這門階太高我拉你們上來吧?”行至馮蓮花老人家,老人一邊念叨,一邊將大家迎進了門。
“最近還有沒有頭暈,身體好些了嗎?”一進門,劉村鎮衛生院中醫康復科主任張紅桃就開始例行檢查,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這是劉村鎮衛生院8支醫療團隊今年第三輪對該鎮17627名重點人員進行上門服務。
“國家的政策就是好!現在覺得自己哪里不舒服了,能隨時問家庭醫生,他們隔幾天就來看看,每年還免費體檢,又好又方便。”對于家庭醫生把健康服務送到身邊的舉措,馮奶奶很是滿意。
今年以來,我市衛健系統不斷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全市組建4349個家庭醫生團隊,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通過下鄉義診、定期巡診、免費體檢等多樣化、多層次的形式,將“家門口”的醫療服務真正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面對面 針對性更強
“如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滿意度是上來了,要進一步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就必須提高居民的知曉率和簽約服務的針對性。”臨汾市衛健委基層科科長王戰表示。
5月19日,臨汾市衛健委組織舉辦了“家庭醫生日”大型義診活動,為市民講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相關內容,根據居民自愿的原則,與居民簽訂具有針對性服務內容的協議書,現場還提供免費健康體檢、衛生科普健康知識咨詢。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居民對家庭醫生服務的知曉率,讓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深入人心,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
“自去年10月份開始,我們就啟動了下一年度的家庭醫生簽約‘面對面’專項服務,屯里鎮的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99%以上,一般人群簽約率達到97%。”屯里鎮衛生院院長李建忠表示,為了提高家庭醫生簽約率,該衛生院將簽約服務的責任主體落實到醫生個人,深度強化以醫護組合為基礎的家庭醫生式簽約團隊建設,以多種形式營造簽約服務的氛圍,如開展免費義診、健康知識大講堂宣傳宣教、進村入戶開展上門隨訪等,根據服務能力和群眾需求不斷拓寬完善簽約服務內容,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在做好65歲以上老年人、孕產婦、0-6歲兒童、殘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定期上門服務、定期患病情況報告等七大基礎性簽約服務基礎上,根據個人情況及需求提供個性化簽約服務,通過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對簽約服務的滿意度,增強他們的幸福感。
全市家庭醫生簽約率穩步提高,已超過一般人群簽約率達到50%,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80%的目標。
心貼心 人情味更濃
如今,越來越多居民的觀念有了極大轉變,不是等著生病了才看醫生,而是主動參加體檢,及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8月17日,劉村鎮衛生院副院長賈玉鎖帶領家庭醫生團隊走村入戶,為6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體檢服務。家住南臥村的吳奶奶患高血壓和糖尿病多年,家庭醫生的到來讓她感到格外高興,她說:“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也不便了,想出去一趟不容易,他們能來,真的很貼心。”
“目前全鎮65歲以上老人有5887人,持續的高溫天氣對患有慢病、行動不便的老人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為了方便老人排隊做檢查,家庭醫生團隊為老人們提供凳子,發放遮陽傘、扇子、毛巾,還貼心地準備了面包和水,讓老人們感受到了親人般的照顧。
同時,該鎮的家庭醫生團隊借助健康管理一體機方便老人體檢。在體檢現場通過讀取身份證獲取基本信息,提供心電、血壓、血脂、血糖等一系列慢病檢測服務,檢查結果可以通過掃描單據上的二維碼查看。根據結果,針對性地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飲食、運動、服藥等方面的詳細健康指導。
“去年體重72公斤,今年瘦了7公斤,平時有啥感覺嗎?”在北段村,賈玉鎖發現68歲的段玉珍老人不明原因消瘦,通過診斷確定為2型糖尿病,遂將老人納入慢性病管理。上門服務結束后,賈玉鎖對老人說:“您年紀大了行動不便,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過來看您,要是有什么問題就找村醫,也可以給我打電話。”段玉珍老人聽后非常感動。
今年以來,市衛健委加強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篩查力度,及時發現病人并納入健康管理,在日常工作中開展隨訪服務。
門挨門 便利度更高
“以前是兒子背著我來的,現在自己能走了,還能做了飯,再也不需要孩子一天陪著了,中醫康復效果挺好的,恢復得又好又快。”土門鎮亢村的楊奶奶激動地說,今年4月中旬,楊奶奶腦出血后出現了口齒不清、雙腿無法站立、頭昏、失眠、夜間煩躁等一系列后遺癥,慕名找到金殿鎮衛生院康復科醫生趙智輝。趙智輝用針灸和中藥內服以及康復手法恢復老人的肌力,因為治療和康復的及時,通過近一個月的治療,老人生活便能自理。
目前,我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結合醫聯體雙向轉診模式,簽約的重點人員可根據自己的就醫習慣選擇一家區級醫療機構、一家市級醫療機構簽約,居民在二、三級醫院接受治療后,轉診至衛生院進行康復訓練,也建立了穩定的、連續性的服務關系。康復科接待的不僅僅是轄區內的患者,所有有康復需求的村民都可以來康復。
“在外面做康復不僅不方便,路上要花費很長時間,而且一次就要上百塊,現在家門口做,交一次錢能做兩次,一次僅要十幾塊錢,而且來這里的都是熟人,一邊做康復還能一邊拉家常,實在太方便了。”到劉村鎮衛生院接受中醫康復治療的柴琴開心地說。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加強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大力推廣中醫藥技術,大大提高了家庭醫生對慢性病中醫規范化診療服務能力。
今年以來,我市衛健系統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滿足偏遠地區、年邁體弱、殘疾臥床等需要上門服務人群的就醫需求,增進居民與家庭醫生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和信任,在“向人民群眾交好賬”的同時,加快推進了“健康臨汾”建設。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