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鄉寧,地下埋金藏銀,資源豐富。曾“因煤而興”,也“為煤所困”。
近年來,依托豐富的紫砂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鄉寧縣全力推進紫砂陶小鎮建設,以紫砂文創為主題,以紫砂產業園區為平臺,以群眾增收為目的,產業轉型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紫砂陶小鎮是黃河特色生態產業園‘一園兩鎮’(戎子小鎮、紫砂陶小鎮)其中的一鎮,是鄉寧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實施的重大項目之一,定位國內領先、國際知名,致力打造‘中國北方紫砂之都’。建成后,這里將成為集紫砂陶文化傳承體驗、創意工坊、旅游休閑、文化交流、商務會議、技能培訓及生態居住于一體的產業綜合體。”11月23日,在鄉寧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管委會投資促進部部長李春龍的帶領下,“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主題采訪記者團走進位于鄉寧縣昌寧鎮張馬村的紫砂陶小鎮。
鄉寧縣華廷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是第一個入駐紫砂陶小鎮的企業。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包括茶具、餐具、文房用品、建筑材料、擺件及花盆6大類。公司已與廈門大學、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等高校達成合作意向,力求在產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在體現山西文化元素上做文章,將黃河文化、紫砂文化和鄉寧歷史文化有機融合,打造紫砂陶小鎮標桿企業。
從一堆紫砂原料到一把紫砂壺,需要經過選料、晾曬、破碎、過篩、做泥、陳腐、制壺等80多道工序。
“有活干,有盼頭。”今年53歲的張馬村村民劉喜梅是一名紫砂制作學徒工,現在已經能獨立制作自己的作品了。“小時候看村里老人做這個,非常感興趣,一直沒有機會學,紫砂陶小鎮讓我有了學習工作的機會,我心里特別高興。”
一年前,鄉寧縣景韻鴻鵠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在紫砂陶小鎮“安了家”。在公司展廳里,各式各樣的紫砂壺高低胖瘦不一、風格形態各異,充滿著設計感和造型感。“手工藝品的魅力在于它的獨特性,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該公司總經理孫永強說,“之所以選擇入駐紫砂陶小鎮,是因為這里都是紫砂產品制作的企業,大家可以交流探討紫砂工藝,能夠產生集聚效應,有利于行業的發展。此外,紫砂陶小鎮有很多扶持企業的政策,會給我們各種參展的機會,為我們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臺。”
鄉寧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規劃建設了“一區三園”。黃河特色生態產業園,建設了紫砂陶小鎮和黃土高原葡萄酒小鎮,全力打造集文化傳承、產業聚集、旅游休閑、技能培訓及生態居住于一體的百億級產業綜合體,是一座集釀酒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文化傳播、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綜合型國際生態文化園區;云丘山生態度假園突出山岳觀光、民俗體驗、村落度假、養生美食、運動休閑等功能,全力打造國內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黃河民俗風情園依托黃河、鄂河兩條母親河,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全力打造黃河運動休閑體驗基地和區域性鄉村旅游目的地。
“目前,我們的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可以入駐25家紫砂生產類企業。”李春龍說,“除了協助企業成長,未來,這里每年還將吸引25-30萬人次來紫砂陶小鎮旅游,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