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市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的奮進之年。為全面展示全市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反映一線企業近年來取得的驕人業績,市商務局和臨汾日報社聯合開展“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區)系列特別報道活動,組織編輯記者深入全市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及一線企業,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多種載體、多維角度,深入報道各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及一線企業的新面貌、新變化、新發展,激勵和鼓舞廣大干部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市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全力推動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建設提質升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我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汾篇章而努力奮斗。今天本報推出臨汾經濟開發區特別報道,敬請關注。
臨汾經濟開發區1998年10月正式掛牌運行。2017年6月,省政府批復臨汾開發區擴區,區域總面積由原7.8平方公里增加到131.76 平方公里。2018年9月,省政府同意臨汾開發區申請升級國家級開發區,目前已連續五年在全省開發區考核中取得優秀等次,持續鞏固在全省第一方陣前列。
2024年,臨汾經濟開發區深入貫徹“以道路定框架”“以項目破機制”“以畝產論英雄”的開發區工作要求,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實施“1356”發展思路為牽引,錨定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的目標不松勁,持續壯大高端裝備智造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戰新產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未來產業,快速推動“五個百億級產業園”建設,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加快推動項目建設、不斷筑牢安全屏障、有效改善民生福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加強黨的建設等。
以華翔集團和中部智造為鏈主的百億級綠色高端裝備智造產業園相繼引進恒創管業、恒基科技、中科尚昇、中燁嘉盛、堯之源機械制造、海康威視、海南雁龍、杭州拓深、南京環宇、北京中食安、北京麥恩斯弗等企業,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以中聯恒創為鏈主的百億級光電新材料產業園相繼引進易迅科技、江蘇榮臨、長韓科技、元成光電、又川科技、深通石英砂等企業,建設光電一體化、全生態產業基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以希望集團、明陽電氣為鏈主的百億級新能源產業園區相繼引進國電投、博源瑞通、堯興新能源、中來股份等企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以中凌水環境、格林環保為鏈主的百億級節能環保產業園區相繼引進大禹治水復合材料、騰龍環保、華成攢碳、澤江環保、越華環保等企業,推動環保新技術裝備產業化應用;以360科技、浪潮集團為鏈主的百億級數字產業園區相繼引進紫光集團、杭州拓深、羅克佳華、豐盛能源、開爾唯、盛威時代等企業,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建設。
同時,臨汾經濟開發區加速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引進國內先進的在線視頻媒體平臺,打造了精品短視頻騰訊基地,與央視頻共同舉辦了“光影臨汾·中國精品微短劇之夜”活動,建立了央視頻(臨汾)精品微短劇共創點。因地制宜發展低空經濟,引進橋楓航空、空天宇航等企業,通過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區多領域協調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已初步形成。
臨汾經濟開發區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任務,深度謀劃、精心布局,加快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圍繞“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三個產業體系精準發力,打造良好的產業創新集群生態。
臨汾經濟開發區深化招商引資,做大做強經濟總量,緊緊圍繞“五個百億級產業園”產業布局實施精準招商,目前已簽約項目13個,總簽約金額105.11億元,完成年度招商引資任務,加大培育力度,以數字賦能推動綠色轉型;創優營商環境,用心用情排憂解難,在政務審批方面,加快“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實行“并聯審批”“全代辦”和“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壓縮審批時限,提升政務服務質效。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和“物質不夠精神補,白天不夠晚上補”的服務理念,對企業訴求實行“一二三辦結制”,常態化開展“早餐會”“下午茶”“夜沙龍”,為企業紓難解困,優渥的營商環境已成為臨汾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智造”引領 未來已來
從汾水兩岸、大山深處的一座座標準化廠房到城市道路上的一座座人行天橋,再從我市縱貫南北的綠色能源輸配項目到巍峨壯觀的太原醋都汾河大橋……這一個個民生項目、城建項目、生態項目的快速推進,都鐫刻著一座智能制造企業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些項目上所用的橋梁鋼箱梁、空間管桁架、裝配式鋼結構、螺旋焊管、保溫管等高品質鋼結構建筑產品,全部來自于臨汾經濟開發區內一家極具競爭力的智能化生產企業——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深秋時節,記者走進這家智能制造企業,一探該企業從自動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的創新發展之路。
摒棄傳統 創新發展
“品質改變世界 智造引領未來”——這是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非常醒目的一句標語。
在這座7萬平方米、全省最大的單體車間里,如火如荼的生產場景勾勒出一派勃勃生機:體積碩大的鋼結構被移動的行車精準吊轉,依次完成切割、打孔、拼裝、焊接;一卷卷鋼板經過自動化的開卷、矯平、銑邊、成型、焊接等多道工序,成為螺旋管成品;直徑超過一米的鋼管經過噴涂聚氨酯絕緣層等工序,完成保溫管的生產……
在副經理祁鵬的詳細介紹中,該企業智能化發展的脈絡逐漸清晰:自2022年4月成立以來,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就開始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陸續投入了板材激光切割機、型材激光切割機、智能焊接機器人、數控機床、一鍵通智能管理系統,目前,該企業每年可生產各類鋼構件20萬噸,各型螺旋焊管5萬噸,保溫管道達200公里,合計年產值達20億元以上,能夠完成橋梁鋼箱梁、大跨度空間管桁架、裝配式鋼結構、大口徑螺旋焊管、保溫管等產品的設計、加工、制造、銷售和施工,向“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系統集成工程服務商大步邁進。
“在鋼結構加工行業中,傳統是大規模依賴人工,但我們企業從創立之初就摒棄傳統生產方式,大力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努力走出‘綠色、智慧、可持續’的發展之路。”祁鵬說,中部智造公司就是要堅持從自動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發展,不斷提升產業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做好鋼結構行業轉型發展的“排頭兵”。
數字賦能 增效提質
通過幾個按鍵就能完成的激光焊接、輸入幾個數字就能啟動的智能焊接……走在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間的參觀通道,目之所及皆是令人驚嘆的生產場景。
“我們的生產線通過物聯網技術,將生產數據和生產場景同步抓取,經過網絡傳輸回控制系統,中控人員可以直觀的掌控現場生產進度、安全、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數據的傳輸成本。”祁鵬介紹,以激光切割生產線為例,現在一名員工8小時的產量已超過傳統切割機8名員工生產3天的產量,切割效率提高了24倍、用工成本每噸降低15元,同時,還降低了時間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是新質生產力的直接體現。
該公司發力數字賦能轉型發展,與浪潮集團合作打造了“一鍵通”智能管理系統,貫穿了項目從設計、拆圖、優化、生產、物流、安裝等整個環節。
這個系統通過引入BIM技術,一鍵輸入,從建筑圖到結構圖再到加工詳圖能夠自動生成,將原來的15天出圖時間縮短為1天;AI排版系統能夠根據庫存情況智能排版,通過大數據自動運算生成下料詳圖,可降低原料損耗3%,按企業年產20萬噸鋼構件計算,每年可節約成本4000余萬元。
“這個系統對每一個構件進行了建檔、編號,使構件有了‘身份證’,同步生成二維碼,實現了設計、生產、物流、安裝的信息共享,節省了從設計院到施工單位交底、施工單位到項目部交底、項目部到生產制造單位交底、生產制造單位到安裝單位交底等層層環節。”祁鵬說,管理簡單化、施工便捷化,實現了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杜絕了過程中的浪費,最終達到降本、增效、提質的目的。
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元化發展方面下功夫,在做好鋼結構加工的同時,建成螺旋管生產車間、噴涂纏繞保溫管生產車間,填補了晉南地區在大口徑螺旋管和保溫管生產領域的空白,提升了產品市場廣度,形成了優勢互補的產品格局,極大提升了經營競爭力。
植根沃土 邁步向前
“我們企業的成長,離不開腳下這片沃土的滋養。”在祁鵬看來,市委、市政府和臨汾經濟開發區的全力護航,是企業前行最重要的因素。
從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決定落地臨汾經濟開發區科創產業園那一刻起,就享受到“專班服務”的待遇。
“開發區安排專人對接、全程幫辦,簡化了辦理流程,讓我們在1個月內就完成各項手續的辦理。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想辦法、找措施,保證水、電、氣、網等配套設施按時按需接入。我們實現了當年入駐、當年投產、當年步入正軌。”祁鵬說。
在市場拓展方面,臨汾經濟開發區更是不遺余力幫助企業找市場,走出去推介,引進來商戶,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不僅在開發區內廣泛應用,還拓展到全市乃至全省。2023年,該企業完成產值5.33億元。
與此同時,他們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技術創新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該企業完成自主研發科研項目15項、發明專利授權數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0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1項,獲得了2023年臨汾市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2023年創客中國臨汾市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成為市級技術創新中心、省級綠色工廠。
談及下一步發展,祁鵬表示,將持續通過數字化賦能生產,重塑制造業的生命力,將企業打造成集標準化設計、智能化生產、信息化管理、裝配化應用為一體的現代化裝配式建筑企業,努力創建全國最具競爭力的智能化生產企業。
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為翼”樹起綠色智造標桿
深藍色的光伏板在一座座辦公樓、廠房的樓頂和外立面上整齊排列,秋日暖陽下,大片的“深藍色”熠熠生輝……
“目之所及處,都是我們企業生產的光伏組件。我們研發的高性能光伏組件既能滿足傳統地面電站、屋頂分布式電站,也能滿足輕鋼屋頂、光伏車棚、光伏物流運輸應用等多樣化新興市場需求。”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鑫介紹。
這家科技智造企業于2022年9月在臨汾經濟開發區創立。回望兩年來的發展,韓鑫直言“驚喜連連”:從簽約到投產只用了150天的“晶旭速度”,到臨汾經濟開發區接連召開產品對接會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再到配套產品生產企業的簽約落地……
日前,記者走進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訪這家科技智造企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技術先進 填補全省產業空白
走進晶旭公司的無塵車間,一條自動化程度達到98%的光伏組件生產線呈現在眼前。層壓機、串焊機等一個個高科技設備在程序設定中自行開展生產作業,一塊塊手機屏幕大小的光伏電板在流水線上前行,經過一道道工序后被組合成標準的光伏板。
“這條生產線是國內目前技術最先進的光伏組件生產線,從建設到投產僅用了40天,目前產能達到每天6800片,可以生產豐富的太陽能終端產品。”該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明軒介紹。
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大陸希望集團投資創立,集太陽能技術研發、太陽能組件生產、太陽能市場化應用、太陽能解決方案為一體。李明軒說:“我們秉持‘市場為先、品質為本、科技為翼、創新發展’的理念,整合希望集團全產業鏈優勢,構建起電池組件、光伏建筑、儲能系統、光伏生態四大業務板塊,在臨汾建設高起點、高標準、世界級的新一代太陽能產業生產基地。”
據了解,項目總投資達25億元,建成后年產能5GW,年產值60億元。目前,投資5億元、年產1GW的一期項目已經投產,年產2.5GW的二期項目正在進行廠房裝修,即將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一期項目投產以來,該企業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基礎組件、創新的柔性晶硅組件、先進的建材級BIPV產品和應用系統,不斷填補了我省同類生產制造領域空白。
研產一體 持續推進產品創新
“我們的良率達到99.7%以上,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達到98%,除個別設備以外,整個車間基本達到‘黑燈工廠’的標準。”該公司生產部經理孔朋飛介紹,目前,企業生產的高效電池單玻組件、雙玻組件、雙面雙玻組件、P型電池組件和N型電池組件已經達到了業界領先。
尤其是該公司生產的BIPV產品,在實現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同時,全面提升了美觀性、經濟性、安全性、耐用性、便捷性,能夠兼顧建筑建材防水、防火及抗風揭、抗沖擊性等要求。
“這都得益于公司堅持研產一體,注重科研人才的培養以及科研技術的積累儲備,我們與知名高校院所進行科研戰略合作,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孔朋飛說。
一次次工藝突破、一輪輪技術轉化,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創新科學的理念與優越的品質,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新之路:在“光伏+”方面,該企業創新太陽能終端產品,讓太陽能不僅是綠色的能量來源,更有能力成為新思路、新模式、新業態的有力支撐;在智能光伏解決方案中,該企業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通過實時監測、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實現了光伏電站和節能降碳管理的運維智能化和高效化……
孔朋飛介紹:“到我們二期年產2.5GW項目投產時,將完全實現‘黑燈工廠’,所有的生產操作都是自行完成,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有限的人工只用于巡檢等工作。”
全力護航 鏈主集聚效應揮發
在臨汾經濟開發區,“晶旭速度”一度成為營商環境的代名詞。
自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落地臨汾經濟開發區后,不僅享受到廠房量身定做,實現“拎包入住”,還享受到從簽約到竣工的“一條龍”全程代辦服務。
“臨汾經濟開發區打出‘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組合拳,對我們進行‘一對一’服務,有任何困難都第一時間解決,我們從簽約、辦手續、找廠房到投產只用了150天,其中,生產線從建設、調試到投產僅用了40天,叫響了‘晶旭速度’。”李明軒介紹。
在晶旭公司第一片單晶182電池550W高效光伏組件成功下線不久,臨汾經濟開發區召開光伏產業供需對接會,組織供需雙方30余家企業負責人“面對面”溝通,臨汾晶旭公司在會上收獲訂單,取得了“開門紅”。
李明軒說:“這樣的產品對接會已經舉辦了3次,推動了新能源光伏產品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精準對接。我們在開發區的‘牽線搭橋’和鼎力支持下,已經成功和臨汾4家本土企業簽訂了訂單。”
今年,臨汾經濟開發區著眼打造新能源百億級產業園區,以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鏈主開展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充分發揮該企業的鏈主集聚效應,相繼引進杭州協能科技、龍電埃瑞斯等上下游企業落戶。
“我們的光伏組件中,背板、膠膜、玻璃、邊框、焊帶等配件都需要外購,開發區引進配套產品的生產企業,就會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李明軒說,這些政策扶持、貼心的服務,都為晶旭公司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如今,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創新發展的前行中愈發穩健。李明軒說:“我們作為全市新能源產業鏈主企業,下一步將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條協同發展,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光伏產業基地,為臨汾市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作出積極貢獻。”
山西華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世界級智能制造新高地
智能家居核心零部件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工業裝備零部件單廠規模全國第一、智能家居機加工能力全國第一……這就是山西華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翔集團于1999年在臨汾經濟開發區創立,歷經20多年的發展壯大,逐步成長為國內裝備制造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成為全省首家上市的民營裝備制造類企業,其經營領域及產品覆蓋了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工業裝備、電力零部件、新能源光伏等眾多行業。
近日,記者走進華翔集團,一探該企業在通往“世界華翔”征程中的奮進足跡。
主業領先 延鏈強鏈
從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產品數量、質量標準和成本分析等數據,到生產線上智能化機械臂的自動加工,再到壓縮機零件自動輸送傳遞至部件組裝車間……沿著華翔集團生產車間的參觀通道,一幅機聲隆隆、運行高效的生產場景展現眼前。
“這就是壓縮機零部件產品,目前,我們的智能家居壓縮機核心零部件已經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25%,相當于全世界每生產4臺冰箱和空調,就有1臺壓縮機核心零部件來自華翔。”華翔集團總裁助理成毅介紹。
壓縮機鑄件、汽車配件、泵閥管件、電力金具件、工程機械零部件……展示臺前,精密的金屬鑄件琳瑯滿目,一面由國家工信部頒發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匾額引人注目。
“華翔集團已經成為以鑄造行業為主導,集工業自動化、3D打印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了強大產能規模的產業格局,客戶服務能力覆蓋全球。”成毅介紹,“從產品設計、模具開發到鑄造、機加工和涂裝,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供貨體驗。”
2020年,華翔集團在主板上市后,以“主業領先、延鏈強鏈、精益智造”為戰略主軸,大力推進數字變革,引進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實現了由零件到部件的跨越,產品應用于美的、格力、松下、海爾等一線品牌。在汽車零部件領域,蟬聯了大陸汽車、采埃孚等世界知名汽車零部件廠商的最佳供應商,獲得全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排頭兵企業的榮譽;在工程裝備領域,已經成為豐田、林德、曼尼通等全球客戶的合作伙伴。
數智驅動 精益管理
一輛輛叉車無人駕駛,在運輸指令下自動裝載產品、駛向庫房、安全卸下;一個個數據實時檢測分析設備的運行情況,替代了原來的人工定期巡檢,提高了設備了利用率,有效提升了設備的產能……華翔集團的生產車間里,處處都是數字化、智能化的場景。
這是華翔集團打造的“5G+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5G+”打造出七大數字化智能系統,形成了HBS華翔精益管理體系。
“目前,這個平臺已實現對3000多臺設備的數據直采,并對核心數據進行實時采集,真正拿到運營的大數據、真數據、準數據。”成毅說,“平臺利用數據采集搭建起安環、人效、設備、品質、日常巡查、經營目視化、能源等一系列的數字化管控應用系統,對企業提質增效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推動了華翔集團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經測算,數智化系統為華翔集團每年節約4000多萬元,故障率下降50%,人均產量提升30%,企業收入和利潤實現年均30%以上的穩定增長。
在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的同時,華翔集團持續推動全員創新和全員創客化,打造出“華翔眾創空間”,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實施精益管理和組織變革,形成了良好的“雙創”生態環境。
2020年,華翔集團高端鑄造專業化眾創空間成功入選科技部第三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范名單,成為山西省首家專業化眾創空間。4年來,華翔集團的空間創客團隊完成了200多項重點創新項目,獲得96項專利,實現科技成果100%產業化。與此同時,創客們累計提出萬余條創新建議,30%以上經現場改善驗證成功轉化成公司生產提效降本項目。
“牽手”上汽 全新引擎
作為在臨汾經濟開發區創立、成長起來的企業,華翔集團得到了開發區管委會全方位的幫扶和護航。
“臨汾經濟開發區是華翔集團的‘娘家’,二十多年來,我們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開發區的用心呵護。”華翔集團總裁王淵說,“臨汾經濟開發區把華翔集團的發展當成開發區的發展來抓,把華翔集團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來自‘娘家人’的溫暖。優越的營商環境極大提振了我們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信心。”
在臨汾經濟開發區著力打造的百億級綠色高端裝備智造產業園區中,華翔集團作為鏈核企業緊盯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建設,與上汽集團經過多輪對接洽談達成合作意向,將與上汽集團旗下的華域上海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積極拓展汽車零部件產品和相關總成件的國內外配套市場。
憑借在白色家電零部件領域先進的生產基礎及出色的管理經驗,華翔集團與華域上海的合作,有望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再造一個行業單項冠軍,向著打造中國制造行業“雙單項冠軍”目標更進一步。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通過戰略合作引進上汽集團的先進理念、方法、渠道、市場,把全球視野和本土智慧相結合,共同打造亞洲最大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成毅說,華翔集團將達成“兩雙一融合”產業轉型,向步入行業全球五強、打造世界華翔的目標勠力前行。
明陽集團臨汾智能電氣生產基地——
逐科技之光 為產業賦能
15000平方米的廠房內,長達200余米的生產線上一派忙碌景象:數控鈑金柔性加工線、自動電焊設備、二次線束機等自動化設備正在加快安裝;工人師傅們在龍門吊和起重機的配合下安裝裝配流水線;收縮流水線、母線沖減線的部分設備已經安裝到位……
這里是明陽集團臨汾智能電氣生產基地,一期投資2億元的智能電氣生產線距離正式投產已經為期不遠。
“這是我們在全國布局的20多個生產基地之一,我們通過建立生產基地+運維服務中心+項目快速響應服務平臺,能夠為全國的用戶實現高效運維服務與備件響應。”明陽集團山西分公司總經理高小寶說,他們選擇落地臨汾經濟開發區,與這里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營商環境密不可分。
謀篇布局 落地臨汾
深秋的甘亭工業園暖陽溫潤,涌動著“秋實”的喜悅。一座座比肩接踵的標準化廠房,蘊含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走進明陽集團臨汾智能電氣生產基地,首先是寬敞明亮、現代感十足的展廳。展廳的“主頁”上,“地蘊天成,能動無限”八個字蔚為醒目——這是明陽集團的核心文化。
明陽集團是全球新能源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和智慧能源整體方案提供商,位居中國企業500強和全球新能源500強前列。明陽產品服務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有超800個新能源發電項目,累計裝機容量61GW,投運海、陸風電機組18000余個。
“我們集團旗下的電氣業務板塊涵蓋成套電器、變壓器、輕型柔直裝置、高壓變頻裝置、智能測控裝置等,主要服務領域涵蓋發電、電網、數據中心、軌道交通、冶金、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高小寶介紹,今年6月份,明陽集團在臨汾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臨汾智能電氣生產基地,計劃總投資16.5億元,主要生產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配套核心產品。
據了解,該項目分三期實施。一期項目投資2億元,主要生產預裝式變電站、組合式智能變壓器、智能化SVG、智能充氣式SF6配電柜、逆變器等。目前,一期項目已經進入設備安裝調試的收尾沖刺階段,預計本月底完成投產運行。
工藝先進 應用廣泛
在生產基地的標準化廠房里,一條東西走向的參觀走廊建在廠房高處,在走廊里向下俯視,整個車間一覽無余。走廊北側,是正在快馬加鞭的生產線組裝調試場景;走廊南側,則擺放著30余臺智能電氣設備成品。
“這些成套開關控制設備、箱式變電站、智能變壓器,就是這個生產基地投產后生產的產品。”生產基地副總經理張留峰說。
這些智能電氣設備設計新穎、工藝先進、安全可靠,代表了電氣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張留峰指著設備一一介紹,成套開關控制設備通過對傳統輸配電設備可靠性、功能性、智能化進行升級,廣泛用于發電、電網、移動通訊、軌道交通等行業;環保氣體絕緣交流金屬封閉環網開關柜用真空開關實現開斷和關合功能,特別適合二次配電站、公用建筑、居民小區、鐵路、機場等場所;MNSG低壓抽出式開關柜結構件通用性強,大量采用高強度阻燃型工程塑料組件,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高層建筑等場所;PIX-12中壓開關柜拼裝靈活方便,強度高, 抗內部電弧故障能力高, 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風電等場所……
張留峰說:“我們的一期項目投產后,能夠具備年產逆變器500臺、智能化VG300臺、組合式智能變壓器1200臺、3.0MW以上新能源預裝式變電站500臺、油浸式變壓器800臺的生產規模,可帶動就業超500人。同時,基地的噴塑、電鍍、鐵芯加工能力可有效推動本地工業升級。”
精準幫扶 事無巨細
“這條生產線投產后,我們將立即開始下一條生產線的籌備工作。”高小寶指著另一座占地1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說,那條生產線主要生產預裝式變電站等產品。
據了解,預裝式變電站就是將所有開關柜、一二次設備通柜機都在工廠進行預制,在工廠安裝調試好后運輸到設備使用現場直接吊裝,像是“搭積木”一樣便捷高效。
高小寶說:“與常規站相比,預裝式變電站大部分設備安裝工作提前完成,這樣不僅加快了設備使用方的工程進度、降低了工程現場作業的風險,也節約了設備用地。”
回顧智能電氣生產基地落地臨汾經濟開發區的幾個月,高小寶說:“最大的感受是暖心。公司注冊、廠房選擇、企業宣傳、產品推介等,市委、市政府和臨汾經濟開發區事無巨細,不遺余力,當天能解決的事絕不拖到明天,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應、件件有人管。這樣的重視程度、關注程度,更堅定了我們投資臨汾的信心和決心。”
為了加快明陽集團臨汾智能電氣生產基地建設,臨汾經濟開發區推進成立服務專班,“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及時掌握項目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問題有效解決。
高小寶表示,明陽集團山西分公司將以高品質的產品和業務布局,通過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充分開發利用臨汾資源優勢和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商機,為促進當地生產經濟快速發展作出貢獻。
山西拓新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筑智慧“防線” 為安全賦能
大功率電器工作時產生的故障電弧,預警信息能夠第一時間發送給平臺和用戶,及時進行處置;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和飛線充電,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并彈窗報警,通知管理人員及時制止;企業生產設備的電機運行異常時能夠第一時間發出警報,直達操作人員……
在山西拓新智安科技有限公司,這些科技感滿滿的操作已經走進現實。得益于該企業的電流指紋技術,一個以科技賦能安全、賦能生產、賦能生活的智能系統完美呈現。
日前,記者走進臨汾經濟開發區的臨汾智慧數字產業基地,實地探訪山西拓新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電流指紋 賦能千行百業
設備類型識別、故障電弧識別、用電行為監管、數字電力、設備狀態識別……步入該公司的數字化展示中心,一面黑底白字的墻壁直觀介紹了電流指紋技術的功能。
“用電安全、低碳節能和數字運維就是電流指紋能夠帶給客戶的三大價值。”該公司行政主管李曉媛介紹,“人人皆有指紋,被認為是‘人體身份證’。電流指紋也是一樣,所有電器在使用過程中都會產生獨特的波形,電流指紋技術就是通過采集設備對波形進行高頻采集,通過后臺的大數據分析比對,在3秒內準確分析出電器和風險,并及時預警。”
山西拓新智安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以電力監控運維、能效管理提升、電力安全管理為核心,將先進的電流指紋技術應用到電力各個環節,為發電企業、輸配電網、用電企業、家庭用戶提供全面感知、精準預警、精細能耗分析的全方位電力AI解決方案,助力電力行業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在展示中心,配套電流指紋技術的核心產品——智慧空開、智能電表、智慧用電主機、智能預警監測主機等一應俱全;電流指紋技術在工作、生活中的場景應用一一出現,充分展示了電流指紋技術能夠賦能千行百業的“巨大能量”。
在城市智慧消防安全運營中心,占據了整整一面墻壁的顯示屏上,一個個實時監控和監測數字不斷變化。李曉媛介紹:“這里能夠提供24小時在線檢測服務,這個系統能夠接入消防部門的數據平臺,當出現安全預警時,系統將第一時間通知當事人、管理員,如果一直沒有處理,將提級通知執法單位,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靠前服務 項目快速落地
作為數字電力與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山西拓新智安科技有限公司能夠落地臨汾經濟開發區絕非偶然。
“電流指紋技術是由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十幾年的技術積累與沉淀,攻克了抗電流擾動技術、精準識別技術、故障識別技術和設備級能耗采集等上百個行業難題后研發出來的。”該公司董事長宋軍介紹,臨汾經濟開發區招商小分隊兩赴杭州,招商引資,與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決定成立合資企業——山西拓新智安科技有限公司,在開發區這片沃土上打造集硬件生產、軟件研發和運營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為推進項目快速落地,提升項目方投資信心,臨汾經濟開發區成立服務專班,專人跟進,為項目落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僅用40天就完成了展示中心和運營中心的建設,于今年7月中旬投入使用。
“我們的兩大中心既有建設周期的要求,又有占地面積的標準。開發區管委會靠前服務,提前考察選址,為我們提供了三處符合要求的選址方案,為后期建設節省了寶貴的時間。”該公司總經理李志軍說。
與此同時,臨汾經濟開發區按照企業生產基地的用地需求,在甘亭工業園的標準化廠房中一一篩選,及時拿出選址方案供企業選擇。李志軍說:“目前,生產基地正在進行裝修,即將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我們的研發測試中心和生產基地同步建設,投產后將生產電流指紋技術配套的智慧空開、智能電表、智慧用電主機等產品。”
精準對接 助力市場拓展
近三個月來,先后有20多個批次的觀摩人員走進山西拓新智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展示中心和運營中心,實地了解電流指紋技術的優勢、價值和場景應用。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這些觀摩人員都是由臨汾經濟開發區組織邀請,實現了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李志軍說,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廠礦、醫院、學校提出了合作意向。
不久前,臨汾經濟開發區牽頭組織,聯合消防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共同舉辦觀摩學習會,邀請全市各縣(市、區)的廠礦企業進行觀摩,深入了解電流指紋技術在城市生活領域、重點單位、產業園區等地的的場景化應用。
這次觀摩有新能源行業的企業負責人和技術主管,他們對電流指紋技術在新能源產業中的場景應用表示了高度認可。李志軍說:“電流指紋技術能夠監測充電樁的用電狀態,保障充電安全,能夠在光伏應用中監測發電狀態,保證發電效率,還能在儲能應用中監測電池狀態,避免熱失控,這些實實在在的場景應用讓我們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憑借“核心密碼”,產業向“新”而行,數智賦能為山西拓新智安科技有限公司積蓄起硬核支撐和發展底氣。李志軍表示,下一步將以產業升級為目標、以企業需求為牽引、以平臺建設為支撐,加快電力由機械化向數字化的轉變步伐,為臨汾經濟開發區打造百億級數字產業園區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 柴云祥 祁 欣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