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沿一條河,修一條路,盛一座城。
初夏時節,行駛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永和段,車窗外景色秀美。眺望遠處,路、林、田、景縱橫交錯,組成一幅“人在景中走,車在畫中行”的壯美畫卷。
以文旅興縣交通先行為抓手,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全線貫通的基礎上,永和縣盤活多元主體力量,聚合優質資源要素,激活區域發展潛能,全力推進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提質增效。
因路而美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永和段包含主線1條、連接線5條,全長166公里。該路段從北到南貫穿3個偏遠鄉鎮,主支線覆蓋23個行政村、80個自然村,一路串聯永和黃河乾坤灣、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樓山古建群、望海寺等11個景區景點,打通了縣域“30分鐘”旅游圈,完善了該縣“兩縱、兩橫、兩環”交通網絡布局。
為全力推進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提質增效,永和縣調動縣直相關部門和沿線各鄉鎮力量,集聚全縣各類資源要素,堅持“路、景、村、業”一體推進,從基礎設施升級、路域環境治理、服務水平提升、景觀節點美化、安全防護提升等19個方面,細化了51項具體任務,打造結構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旅游公路體系。
“從今年1月下旬至今,我們主要對奇奇里村房車露營綜合營地、戶外拓展基地服務功能進行了提升,新建靳家山騎行驛站1個、乾坤灣驛站1個,完成路面彩化6.5萬余平方米,修復路基路面病害2.2萬余平方米,施劃地面logo149個、標線8萬余平方米,完成行道樹刷白140公里、路田分家3300余米、防撞波形護欄1100余米等20多項提質項目。”永和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介紹,望海寺精品示范段是集景區、觀景臺、驛站、停車場、自動售賣和彎道、長下坡、立交橋、臨崖等路況為一體的特殊路段,全長1公里,整體回旋540°,他們通過安全保障立體化、旅游服務智能化、景觀打造多樣化、日常管養精細化,全力打造“專用性、安全性、智慧型和環境友好型”旅游公路品牌。
為打造一條“路安途美”的旅游公路,該縣實施了旅游公路沿線路域環境優化行動,組織公路沿線村莊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等,整治殘垣斷壁,同步整治景區、河道、農田等區域垃圾亂堆亂扔問題,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面覆蓋、運轉良好。分類梯次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引導農戶因地制宜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全面營造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人居環境。
同時,該縣堅持以最小范圍開發、最大限度保護,科學設置可持續、低維護、地域特色鮮明的路側植物景觀,因地制宜構建景觀小品。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引導村民打造“美麗庭院”,推進森林鄉村建設。維護好旅游公路沿線原有自然景觀、鄉土景觀、文物古跡等,提升路域景觀整體性、特色性。持續推進“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暢、安、舒、美、綠”的通行環境。
因路而富
永和縣閣底鄉奇奇里村,坐落于黃河乾坤灣岸畔,地處黃河“S”形蛇曲地貌核心區域,這里的彎道弧度有320°,是觀賞黃河壯麗景觀的絕佳位置。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通車后,前來游玩、賞景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近年來,在永和縣鄉兩級的大力支持下,奇奇里村大力發展“營地經濟”,引入專業團隊規劃設計,精心組織實施建設,建成了一處別具特色的房車露營綜合營地。
營地開營運行以來,與其他旅游業態形成聯動效應,多種業態相互促進,帶動了奇奇里村原有的18戶農家樂實現增收,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為了發揮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對地方經濟尤其是旅游經濟的效用,該縣按照《三個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服務設施設置導則》,結合旅游資源分布和游客出行需要,因地制宜布設驛站6個、營地1處、觀景臺3個、停車場3個、旅游廁所9個、充電樁6個、文化景觀小品6個、咖啡屋2個、自動售貨機4個。
同時,該縣還全面提升了路段沿線村莊服務水平,一方面逐步改造望海新村、西后峪村、東征村、乾坤灣村、閣底村、莊則坪村、南樓村黨群服務中心,完善便民設施,擴大服務范圍。另一方面加快規范設置旅游公路標志標識和旅游指引標志,完善國省干線、“四好農村路”“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等標志標識,構建統一規范、層次分明、指路與指景相協調的全域標志信息指引體系,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因路而興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通車后,便捷的交通運輸讓永和農產品走上產銷“快車道”。
永和酸棗樹漫山遍野,哪里都有。之前老百姓每到秋天便會上山采摘,但好不容易拉回、晾干,就是等不到有人收,拉到城里賣成本又太高。
路通后,大小商販主動到村里上門收購,酸棗有了銷路,實現了創收。為此,該縣又發展了藥用酸棗1萬畝,并與同仁堂等知名藥企合作,打造“三晉藥用酸棗”基地,小酸棗成了大產業。
公路通,百業興。永和縣在推進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提質增效工作中,立足旅游公路沿線村莊產業基礎,優化產業布局,帶動特色農業產業及現代設施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該縣一方面深化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合作運行線路規劃建設,打造一批客貨郵融合樣板鄉村,鞏固農村寄遞物流服務全覆蓋工作成效,暢通“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渠道。推動“產業+電商”融合發展,提升名特優產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特色飲食品牌、老字號、名特優產品,并與旅游公路沿線驛站對接,繪制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美食地圖,提升沿線餐飲、住宿、購物等消費品質。推動在旅游公路沿線重要景區景點、交通樞紐及流量較大的加油站等節點,建設一批集游客服務、業態集聚、宣傳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滿足游客消費便利化需求。
在永和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黃河在這里拐了個彎,她把百折不撓的精神留在了這里;黃河在這里一路前行,她把自強不息的品格留在這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條公路興一方人。隨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提質增效工作的全面鋪開,永和縣將繼續在“路沿、路延、路衍”上下功夫,統籌提升完善慢行、景觀、服務、信息配套系統,堅持“路、景、村、業”一體推進,做精“交通+旅游+N”文章,把旅游公路打造成為自然風景道、文化旅游路、鄉村振興帶、富民發展線,為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 賀軍澤 楊全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