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良田織錦繡,歡歌飄四方。
芒種伊始,金色的麥浪在平陽大地上涌動,收獲的農人在沃野田疇間忙碌。夏糧豐收的歡歌在農機的隆隆聲里響起,秋糧收獲的希望在農人的忙碌身影中播下。“三夏”農業生產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各相關部門精心組織,協同發力,科學調度,強化指導,為全市糧食安全奏響了一曲搶收搶種的幸福樂章。
夏糧顆粒歸倉
7月5日,專家組對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在隰縣龍泉鎮下王家莊村的兩年三作示范基地培育的強筋小麥新品種品育8168,進行實打實收測產,至此我市最后一塊麥田迎來收獲,歷經一月有余的夏收工作全部結束。
我市夏收工作從5月29日侯馬、襄汾、翼城等地開鐮,到夏收全面結束,全市共收獲小麥294.67萬畝,機收293.89萬畝,機收率達99.7%。
簡短的數據背后,是一幅幅與時間賽跑,與烈日抗爭,從龍口奪食,為秋糧搶播的壯闊畫卷。在這備受關注的夏收工作中,廣大農人在“汗滴禾下土”的辛勞中迎來收獲,在智慧農機的助力中看見“科技力量”,也在“糧滿倉廩”的喜悅中感受“糧袋子”帶來的幸福。
搶天奪時,龍口奪糧。6月5日,在侯馬市上馬街道辦事處南張里村的廣闊田野里,一臺臺小麥聯合收割機駛入金黃的麥地,這個位于我市最南端的村子迎來水地小麥的收獲。自此我市水地小麥夏收大會戰由南往北大面積展開。
未雨綢繆,計劃先行。夏收開始前,我市提前謀劃部署,印發了《2025年臨汾市“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方案》,公布了農機維修網點、糧食烘干服務點、“三夏”機收保障熱線電話等信息。同時,成立“三夏”農機跨區作業指揮部,制定服務保障工作方案,優化網格化管理機制,確保“三夏”工作任務逐級分解,明確到人、細化到田。
鄉野農機隆隆,處處麥香四溢。今年,全市共投入6萬余臺(件)農業機械(含運輸機械)參加小麥機收、秋糧復播、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作業。在夏收作業中,市縣兩級農機部門負責人及農機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并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氣象志愿服務隊”等深入夏收一線,服務“三夏”農業生產;在霍州、襄汾等地,來自省、市、縣級部門的農機專家親臨一線,組織開展了一場場機收減損大比武,不斷提高農機手工作效率,降低機收損失,增加群眾收入。
喜訊頻傳,成績耀眼。在堯都區吳村鎮南太澗小麥示范點開展的現場實打實收測產中,該示范點小麥在干旱氣候條件下交出亮眼的“豐收答卷”,平均畝產達499.05公斤,較去年增產10%左右;在洪洞縣龍馬鄉趙村小麥試驗田對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培育的黑小麥新品種“臨黑199”的實打實收測產中,畝產達468.31公斤;在翼城縣唐興鎮小麥示范基地的小麥高產攻關田進行的現場實打實收測產中,畝產達818.69公斤,創造今年全省小麥單產最高紀錄……
夏播應種盡種
小麥收獲日即為玉米播種時。“三夏”農業生產工作期間,我市各相關部門嚴格落實“一日一調度、三日一協調、一周一推進”的工作機制,按照“成熟一塊、收獲一塊,騰茬一塊、播種一塊”的工作要求,及時開展秋糧復播工作,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6月初,在侯馬市上馬街道辦事處南張里村剛剛收獲的麥田里,一輛輛三輪車正在從農田里往回拉收獲的小麥,麥田旁旋耕機、玉米精量播種機等機械已在等候,有農民駕駛三輪車往地頭運送化肥、玉米種子,侯馬市金豐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與數名工人給播種機里加種子和化肥,一切安排就緒后,農機手駕駛玉米精量播種機駛入旋耕機耕過的農田里,播下希望的種子。
“我們合作社流轉了3個鄉鎮18000余畝的土地,投入40余臺農業機械用于‘三夏’農業生產工作。”侯馬市金豐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永偉表示,“我們得到了廣大農業生產托管村民的信任,也要為他們負責,全社上下加大工作力度,在收獲夏糧的同時,盡快完成秋糧復播工作。”
在如火如荼開展的秋糧復播工作中,大型智能機械頻頻現身我市廣闊的田野。在浮山縣響水河鎮和張莊鎮交界的2000畝農田里,山西堯田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購買的無人駕駛大型智能農機在農田里旋耕、播種等。與此同時,一批省級秋糧播種實驗項目落戶我市。日前,在洪洞縣廣勝寺鎮封里村,2025年山西省夏播玉米機械化播種對比試驗在一片廣闊的農田里進行。試驗中,2BYDM-4型玉米電驅式免耕精量播種機備受群眾關注,這臺播種機由山西農谷現代農業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具有播種施肥電動驅動、監控和面積統計等功能,農機手在作業中可通過精量播種控制系統,調節播種、施肥等數據,并可通過顯示屏實時了解有關情況。試驗現場,省、市、縣三級農機部門專家現場指導,并安排專人做好數據填報等工作。
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夏”工作開展以來,夏玉米播種緊緊伴隨著夏收工作有序開展,目前全市夏玉米播種已近尾聲,機播率達到99.96%。
夏管精細到田
走進我市的廣闊田野,嫩綠的玉米苗、大豆苗已經破土而出,播種較早的侯馬、翼城、襄汾等地,農田里已經綠油油一片。在希望的田野上,春播糧食和夏播糧食的田間管理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我們農場流轉了1000畝土地,主要用于小麥種植和玉米復播。當前玉米全部出苗,正是夏玉米管理的關鍵期,需要通過移栽和補種解決缺苗問題,并做好除草、防病蟲害等工作,確保秋糧作物健康成長。”襄汾縣君強農場負責人說,近年來在市、縣農機部門的指導下,他投資100余萬元,購置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在其中的300余畝地中鋪設了滴灌帶,通過新技術、新裝備的投入使用,提高了作業效率,增加了糧食產量。
在浮山、鄉寧和汾西等地麥田里,廣大農民對小麥地復播的大豆、油葵等油料作物進行管護。與此同時,市農業農村局的農技專家們,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出苗、生長、土壤墑情、有無病蟲害等情況,確保夏管精細到田。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6月16日,臨汾市引沁入汾和汾西灌區水利服務中心正式啟動夏灌工作。當天,夏灌工作全面鋪開,七一渠首、龍祠清水渠、七一水庫引水流量達到7.5立方米/秒,日引水量65萬立方米,累計灌溉水量273.89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13萬畝。本次夏灌計劃運行90天,預計灌溉用水量35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6萬畝。
為切實做好農業用水保障工作,我市市、縣兩級水利部門召開專題會議,就有關工作進行了專門安排,各縣(市、區)水利部門合理統籌夏季灌溉用水,各地農業灌溉工作正在有序開展,確保不誤農時、不誤夏忙。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組織各級農技人員,到村到戶到田頭,分區域、分作物指導落實各項田管措施的同時,該局還將積極推進農業全流程托管,依托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打造樣板田、示范地,引導小農戶落實好大面積單產提升的各項措施,促進糧食單產提升,助力群眾增產增收,為我市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貢獻力量。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