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我們可以用上自來水了。”“再也不用到溝底擔水了。”這是大寧縣昕水鎮麥留村民近來一段時間相互傳誦的熱門話題。今年,省聯社臨汾辦事處結對幫扶大寧縣昕水鎮麥留村。為了逐步改變麥留村貧窮落后的現狀,該辦事處黨組帶領工會辦的同志們,多次深入到該村進行實地調查摸底,確定重點扶貧項目,先后為該村做了3件實事。
自來水滋潤了農民的心田
麥留村位于大寧縣城北10公里處的馬頭山腳下,海拔1762米,北與永和縣南樓鄉為鄰。全村共有202戶,696口人,其中,常住農戶僅有82戶,計266口人,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打工,先后在太原、臨汾等地外出打工人員達430人,現留守人員中老弱病幼婦較多。轄區土地面積較為廣闊,但多為溝壑,耕地面積僅為土地面積的30%,人畜用水主要依靠遠離村莊4200米以外的山巖淋水,且水流量較小,生活飲水需要爬坡下溝、肩挑車拉,取水過程非常艱難。
為了真正解決該村飲水問題,省聯社臨汾辦事處高度重視,經過實地考察麥留村的經濟發展現狀、農民生存環境,并與村干部多次座談了解和實地查看,深刻認識到解決兩處越溝管道的裸漏問題是當前取水困難的燃眉之急。為了盡快解決該村飲水管道防凍的問題,省聯社臨汾辦事處多次與該縣扶貧辦、水利局、昕水鎮黨委、政府共同協商,商定解決辦法、資金來源,并及時撰寫扶貧報告,省聯社臨汾辦事處想方設法在辦公經費中擠出2萬元,并組織工人十余名,經過一周時間的加工和修理,終于在冬季來臨之前,及時解決了麥留村自來水管道的防凍越冬問題,徹底解決了當地老百姓冬季用水難題。
科技知識送到了農民的心坎
麥留村有耕地面積1720畝,主要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近年來,部分農戶開始種植蘋果樹,但因長年多干旱天氣,生長狀況一般。2013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200元。為此,省聯社臨汾辦事處積極與曲沃縣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帶領該村干部先后參觀學習了曲沃縣星海溫室蔬菜大棚基地、里村鎮萬畝紅提葡萄基地、北董鄉雙萬畝大蒜大蔥基地,楊談鄉萬畝紅富士基地,帶領他們深入基地和園區農戶與當地多名農村干部和種植能手進行零距離交流,使他們對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技術創新與服務、品牌打造和推廣、產業體系與建設、發展理念與機制等現代有機農業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對提高科技素質和增收致富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讓村民們感受到了省聯社臨汾辦事處的關懷和支持。
遠景規劃親近了農民的笑臉
“地處山區干旱地帶的麥留村,今后的農村經濟發展出路在哪里?”針對這一問題,省聯社臨汾辦事處的同志們多次前往該村,先后召開了不同形式的座談會,初步確定了該村經濟、文化等發展規劃:青壯勞力外出闖市場,留守人員種植養殖項目一起上,建立規范中心文化小廣場,村容村貌一年要求大變樣,遠植果樹近種糧,三年確保達小康。在村子周圍的較平坦地帶嘗試發展高粱、玉米和短期高收益的藥材、蔬菜等經濟作物,在朝陽背風的山坡上廣泛開挖“魚鱗坑”,大力種植蘋果、核桃、棗樹等多年生、長遠期經濟作物,用3至5年時間,讓該村成為一片可以長期經營且經濟效益豐厚的經濟林帶。同時,省聯社臨汾辦事處表示將從多方面帶領群眾擺脫生活和生存困境,通過扶貧使麥留村農業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村容村貌取得明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通訊員 閆衛星 段鵬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大寧:喜獲生態美化流動紅旗
下一篇: 大寧:加快脫貧步伐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