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6月28日,市政協文史研究員藺長旺高興地告訴記者,他收到了1948年臨汾攻堅戰《臨汾戰役東關戰斗火力組織總結》影印件資料。讓藺長旺更為興奮的是,臨汾戰役親歷者的家人擬向臨汾有關部門捐獻這個珍貴的小冊子,以期能夠永久保存。
“2009年3月,我在網上看見了一篇署名‘臨汾旅老戰士’的文章《解放臨汾坑道爆破戰紀實》。之后,就在堯文化網站的‘檔案’欄目轉載了該文。”藺長旺說,文章轉載已有7年之久,不久前,他接到北京張京安先生的電話,聲明此文是為紀念臨汾解放60周年發在網上的,為追憶那段難忘的歲月,將其父張裕龍老人生前的回憶錄《解放臨汾坑道爆破戰紀實》貼出來分享。張京安先生還寄來了張裕龍生前回憶錄《解放臨汾坑道爆破戰紀實》的原稿、《臨汾戰役東關戰斗火力組織總結》影印件和有關圖片資料。
《臨汾戰役東關戰斗火力組織總結》的扉頁上寫著“八縱二十三旅攻擊臨汾東關火力組織初步經驗總結”,時間是“1948年4月19日”。《解放臨汾坑道爆破紀實》一文,詳細敘述了臨汾攻堅戰的經過,3月7日晨,臨汾戰役打響。經過激戰,梁培璜最外面兩道防線被我攻破,在臨汾城及其東關高高的城墻下,我軍以掩護交通壕逐步滲透逼近,收緊了包圍圈……3月23日,我軍攻擊興隆殿受挫,攻擊敵5號碉、6號碉亦未果,第一次攻打東關受挫;3月25日,攻下興隆殿,但在敵軍反撲時又被迫撤回;3月27日,再攻東關,再次失利。”戰斗激烈,可見一斑。
該文還記載了徐向前元帥布置坑道戰的細節:3月31日,徐總組織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他指出,坑道是我軍當前攻堅的主要手段,我們要實行土行孫的戰法,鉆到地底下去,用坑道破城。’徐總還向參戰部隊發出了英勇殺敵、爭當‘臨汾旅’的戰斗號召。”
為了保證攻城的成功,六十九團一營挑選了37名優秀共產黨員和戰斗骨干組成了攻城突擊隊,一連副連長丁寶珠為隊長。張裕龍在文章中透露:由于缺乏經驗,37名突擊隊員,為了迅速攻占突破口,選擇的攻擊出發位置太靠近城墻,以至炸藥爆炸時,全部犧牲。”。
張京安先生表示,臨汾戰役給其父張裕龍留下了深刻印象,解放臨汾坑道爆破戰紀實》是老人臨終前兩個月在病床上整理完成的,凝聚著一位老戰士的心血,希望臨汾人民記住那段烽火歲月,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相關鏈接:張裕龍,漢族,1920年7月出生,山西省曲沃縣人,1937年4月參加革命部隊,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太岳軍區23旅(臨汾旅)學員、分隊長、排長、連指導員、連長、團作訓參謀、營長、旅輪訓大隊大隊長、團參謀長等職務。參加了秦崗阻擊戰、百團大戰、青浮戰役、上黨戰役、平漢戰役、白晉戰役、安陽戰役、解放曲沃縣城戰斗、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扶眉戰役、秦嶺戰役。1950年獲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人民功臣獎章,及解放華北、解放西北紀念章。1948年臨汾戰役時,任23旅輪訓大隊大隊長,在黃定基旅長直接指揮下,為攻主城坑道爆破指揮組成員之一,具體組織指揮挖掘一號主坑道爆破任務,27個晝夜沒有離開前沿一步,挖掘坑道117米,裝填炸藥6200公斤,為解放臨汾作出了貢獻。
1950年轉業地方工作,先后在貿易部、北京華北金屬結構廠(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山西省第一石油廠、山西石化工業廳、山西輕工廳、山西輕工設計院任科長、廠長、處長、院長等職。1982年在山西省輕工設計院院長職務上離休,享受紅軍時期離休干部及正廳級待遇。曾多次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05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紀念抗日戰爭60周年紀念章”。
記者 王隰斌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