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曹立新)初秋時節,炎熱難當。8月20日,夜幕降臨,汾西縣和平鎮張泉村文化大院里燈火通明,以“美麗鄉村,魅力張泉”為主旋律的首屆“農民晚會”如期舉行,節目完全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她們個個精神飽滿、演的真實,唱的動情、傾力投入,不時贏得現場觀眾熱情的掌聲,充分展現了和平文化重鎮現代農民積極向上、緊跟時代步伐的嶄新形象。
張泉村是一個有1800余人的大村。近年來,該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開展中藥材產業調整,種植金銀花、黃芩、遠志等中草藥。農民錢袋子鼓起來了,精神食糧也齊頭并進,這種別開生面、自娛自樂的農家原味表演,卻贏得了村民們的格外喜愛,附近鄰村的村民都不約而同地來慕名取經觀看,晚會從頭到尾高潮迭起氣氛熱烈,歡呼聲鼓掌聲持續不斷。歷時兩個小時的演出,不僅滿足了廣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讓參演的文藝愛好者找到了展示自己才藝的平臺。全場久久散不去的掌聲,與口耳相傳的贊譽,是大家回饋給這次晚會最有意義的禮物。
為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該鎮廣泛搭建文化活動載體,健全文藝隊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今年以來,和平村、張泉、申村3個公路沿線居民比較集中的大村莊,陸續舉辦了3期農民晚會。全鎮各種群眾性業余文藝團體悄然興起,廣場舞、健身操、太極拳等城里有的,村里也興起來了,茶余飯后,農閑時節,村民們告別了麻將桌、撲克牌,男女老少扭起來。
該鎮還不定期邀請縣文化館的老師對相關熱心村民進行業務指導,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各村的文化廣場成為教育、熏陶、團結群眾的有效載體,成為人們溝通、交流的有效渠道,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力地推進了和平鎮和諧文化建設的進程。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汾西申村:花農田間摘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