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現在,老院子和老房子也都在修復,外頭來我們師家溝旅游的人也多了起來,村里有不少人開始琢磨做生意的事呢。”近日,記者在汾西縣師家溝村采訪時,村民們提及他們世代居住的老宅,難以掩飾內心的喜悅和自豪。
汾西師家溝由于建筑奇特、典雅和繁華,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又因地處偏僻山鄉,在數百年的動蕩與戰亂中得以幸存。近年來,師家溝以其高品位的文化內涵,逐漸被人們發現和認識到它的獨特價值,是中國民居建筑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被列入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遺址,同時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確定的市級歷史文化、特色文化示范村。
近年來,師家溝“兩委”班子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在汾西縣委、縣政府及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領導小組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修復的力度,修繕保護院落14個,該修繕工作進展順利,質量好,效果明顯。今年該工程在去年修繕完成的基礎上,又投資200萬元進行修復工程,現已完成投資。
在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大力度保護修復的同時,師家溝還對整個村莊的環境進行治理,為外地游客提供一個清潔美麗的旅游環境;總投資340萬元的垃圾污水治理即將啟動實施;總投資5萬元的村莊綠化工程已完成,整個村莊整潔干凈、煥然一新,家家戶戶都配備了垃圾桶,并有保潔員清理、專車收購;投資80萬元編制的3D投影影像,使清代民居美麗鄉村景色盡收眼底,多角度展示出師家溝美麗宜居的多彩風姿。
師家溝的名氣逐漸大了起來,外地來師家溝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鑒于此,師家溝“兩委”班子深入開展了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以保護性開發項目為抓手,以創建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為目標,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對外形象,努力實現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
記者 張瑩超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