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即將來臨,各地各部門各部隊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省軍區以及市委、市政府、臨汾軍分區工作要求,扎實做好“八一”期間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為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推進強國強軍匯聚強大力量。
一、深化宣傳教育,營造雙擁社會氛圍。軍地各級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深化雙擁宣傳教育,大力宣傳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宣傳億萬軍民團結奮斗的生動實踐,激發軍民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政治熱情,引導廣大軍民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廣泛開展讀書演講、文藝創演、影視展播和軍民合唱雙擁主題歌曲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雙擁文化活動,增進軍民魚水情誼。組織干部群眾和部隊官兵參觀各類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場所設施,強化國防觀念和雙擁意識。大力宣揚部隊英模、雙擁模范、“最美退役軍人”等典型,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綜合運用廣播、電視、網絡和新媒體,大力宣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宣傳軍政軍民團結奮斗的生動實踐。依托固有的雙擁宣傳陣地,利用戶外廣告牌、大屏幕,對建軍97周年進行節日氛圍營造,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
二、聚焦備戰打仗,全力支持部隊建設。各地各部門要圍繞助力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推動雙擁工作向戰聚焦。落實軍地相互支持、互辦實事的“雙清單”制度和“三助力”工作,采取召開黨委議軍會、雙擁工作會議、節日走訪慰問等形式,主動了解并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幫助解決駐軍部隊戰備訓練、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困難,切實解決一批軍地反映集中的矛盾問題。全力支持部隊跨區機動、聯演聯訓等軍事行動,搞好交通、通信、水電、食宿等各項保障。建立完善軍嫂及現役軍人家庭臺賬,推動解決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對轄區內的現役軍人家庭“八一”前夕進行全覆蓋走訪慰問。深入開展“聚焦一線、聚力解難”“情系邊海防官兵”“城市與戰旗”軍地共建等活動,動員社會各界關心關愛執行重大任務、駐邊遠艱苦地區和高原海島部隊官兵,及時幫助解決急難愁盼,激勵官兵心無旁騖衛國戍邊。廣泛開展社會化擁軍活動,發動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開展科技擁軍、教育擁軍、文化擁軍、法律擁軍等活動,集聚社會資源做好擁軍工作,助力部隊戰斗力提升。
三、發揚優良傳統,廣泛開展為民活動。駐臨部隊要自覺踐行人民軍隊根本宗旨,弘揚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要加強資源統籌,在完成軍事任務的前提下,積極參加和支援“第二故鄉”建設,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雙擁模范城創建,進一步深化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突出支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化黨建、教育、醫療、消費等特色幫扶行動,組織官兵參加鄉村道路改造、環境衛生整治、農田水利整修等公益勞動,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穩步推進“八一愛民學校”援建工作,積極推動“六個一”國防和軍事特色項目建設。積極做好“家門口”群眾工作,組織官兵就近就便為烈軍屬、退役軍人、城鄉低保對象、殘疾人家庭、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群體排憂解難,為駐地群眾“送溫暖、獻愛心”。當前已全面進入汛期,各部隊要加強與地方的聯系,密切關注汛情變化,扎實做好搶險救災和應急救援各項準備,做到一聲令下迅即行動,全力保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落實法規政策,傾心關愛優撫對象。各縣(市、區)各部門要全面落實《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退役軍人保障法》《英雄烈士保護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烈士褒揚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維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合法權益。今年是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表彰年,要結合創建考評,對標創建評選標準,逐項查漏補缺,要把創建活動作為落實擁軍優撫、安置就業等政策法規的有力抓手,集中解決一批家屬隨軍就業、軍人子女教育優待、退役軍人安置等問題。認真落實“軍人依法優先”,在更多行業、更大范圍推動軍人享受公共服務優待。持續做好懸掛光榮牌和為立功受獎官兵家庭送喜報等工作,增強軍事職業吸引力。依托基層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政策講解、精神慰藉、困難幫扶等服務。廣泛開展“愛心獻功臣”、“雙擁在基層”等活動,走訪慰問老戰士、老同志、老支前模范和在鄉復員軍人、殘疾軍人、烈軍屬,針對性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送上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
節日期間,各地各部隊開展活動,要嚴格落實改進作風、軍地交往、安全保密等要求,做到儉樸節約、務求實效。
臨汾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臨汾軍分區政治工作處
臨汾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4年7月20日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