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臨汾市2024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
(2025年4月28日臨汾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臨汾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于臨汾市2024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
2025年4月28日,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喬飛鴻副市長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臨汾市 2024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
會議認為,過去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決策部署,創新思路舉措,拓寬減排路徑,狠抓措施落實,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重污染天數及重點監測指標均取得自國家考核以來的最好成績。但從整體形勢看,個別污染指標管控不夠、個別斷面水質有所反彈、個別減排措施落實不力的問題直接影響我市“空氣質量退后十”“國考斷面達優良”目標的穩步實現。為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作出如下審議意見:
一、堅定思想引領,以政治擔當筑牢生態屏障
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站在堅定捍衛“兩個確立”的高度,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市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署要求,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扛牢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政治責任,堅持“各項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前列”總目標不動搖,全力推進“三個努力成為”,強化科學、精準、依法治污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持續提升我市生態環境質量,集中力量打好“十四五”污染防治收官戰,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目標導向,以系統思維攻堅重點領域
錨定“空氣質量退后十”“國省考斷面達優良”“土壤固廢保穩定”三大目標,多維度協同、跨領域聯動,以系統思維治理生態環境。持續挖掘污染物減排潛力,進一步推進工業布局優化與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升級,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和綠色能源輸配項目建設,推進大宗貨物清潔運
輸,構建綠色運輸網絡,保障全年空氣質量持續穩定改善。堅持以“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實施為引領,深化流域一體化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修復,構建流域協調管控體系。持續推進黃河干流流經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污水處理廠擴容提質、入河排污口和黑臭水體
排查整治,保障斷面水質全部達優良等次。較真碰硬完成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檢查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常態化開展煤矸石堆場、粉煤灰堆場排查整治,減少堆存潛在污染風險,加大固廢綜合利用,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全方位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持續關注地塊監管,從源頭降低涉廢涉重等污染物轉移擴散風險,保障全市土壤生態環境安全穩定。
三、堅持依法行政,以法治利器提升監管效能
以法治統領生態環境治理全局,構建“法規完善、執法嚴明、機制創新、能力過硬”的全鏈條監管體系。健全法治保障體系,強化“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法治震懾,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全面落地。深化執法機制改革,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對偷排偷放、監測造假等違法行為實施“一案雙查”。完善監督問責機制,對執法不嚴、選擇性執法等行為,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究責任。提升執法專業化水平,通過非現場監管技術,破解傳統執法中取證難、追溯難問題,增強監測與治理能力。
四、匯聚共治合力,以多元參與構建治理格局
高質統籌、多措并舉,形成污染防治強大合力。運用“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的市場化機制,引導企業主動改造升級,以創新驅動與綠色轉型為核心,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利用科技賦能,推動治理效能躍升,依托數字化手段追根溯源查污、評估減排效果,促使環境治理從“人防”向“技防”轉變。持續探索公眾參與機制,宣傳推廣環保行為量化賦分制,提升公眾參與度,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鼓勵踐行“環保十小事”,形成“人人可參與”共治氛圍,助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切實讓建設美麗臨汾理念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