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州騷亂不僅暴露了美國社會各個族群的分裂加劇,還折射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不景氣,工人收入增長緩慢、生活困頓窘迫,社會矛盾加劇的事實。
日前,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發生騷亂,舉行游行示威的白人至上主義團體、極右翼分子、新納粹分子和3K黨與反對者從對峙發展到了暴力沖突。暴亂分子不僅公然打出納粹標識,還殘忍地駕車高速碾壓人群,導致1人喪生,19人受傷。
此次騷亂不僅暴露了美國社會各個族群的分裂加劇,還折射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不景氣,工人收入增長緩慢、生活困頓窘迫,社會矛盾加劇的事實。有數據為證,從國際金融危機到現在,美國勞動參與率呈下降態勢,從2008年的66.2%跌至今年7月份的63%,至今尚未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以前水平。美勞動參與率最高的是2000年,為67.3%。
觀察美國勞動力市場實際就業情況,不能僅看美國官方數據,因為其實際失業率要遠高于官方統計數字。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時曾公開抨擊奧巴馬政府的失業率數據有誤,稱“數字和事實是兩回事”。美勞動部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失業率為4.3%,降至16年來最低。這一數據包含的失業人口中,并未統計那些已經失業達1年以上,對重新就業失去希望和興趣的人群。據美國媒體報道,按照非主流的U-6失業率數據,加上這些長期失業及打零工的人群,7月份美國實際失業率為8.6%。
造成美國就業市場供大于求的原因,主要在于近年來美國工業制造業萎靡疲軟,企業裁員,工人工資增長緩慢。過去12個月中,美國工人平均每小時工資僅增長了2.5%,略高于1.7%的通脹率。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白人就業情況并不理想,白人也同樣遭遇裁員或低薪,其經濟狀況日漸惡化。與此同時,大量移民涌入,工作機會被均攤,引發了部分白人的不滿,成為“白人至上主義”冒頭的土壤。
與此同時,特朗普在此次事件中表態曖昧也產生了負面作用。在去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另類右翼崛起,并成為特朗普的支持者。特朗普的競選顧問,后來成為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的史蒂夫·班農就曾是另類右翼媒體《布萊特巴特新聞網》的總裁。從大選至今,保守主義、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紛紛抬頭,而且愈演愈烈,現在更是挑起了嚴重的暴力沖突。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平等、公正地對待每個種族是美國的核心價值觀之一,種族偏執和仇恨是違背美國憲法和法律的。總統本應是展示、穩固這一核心價值觀的標桿人物,但特朗普的模糊態度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社會的分裂。如果任由目前的態勢持續下去,工人階層的收入遲遲得不到改善,美國潛在的社會矛盾可能會進一步激化爆發,類似事件還可能會重演。(汪 璐)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