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張鋒 劉廣亮)去年以來,古縣緊緊圍繞“三農”工作總體目標,以穩定糧食產量為基礎,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著力發展特色產業和現代農業,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7991元,增長10.7%,取得了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步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的良好成績。
糧食穩定增產。2014年該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24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達7142萬公斤,較2013年增產1273萬公斤,增幅21.7%。爭取資金700余萬元補助9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補貼農機具488臺套,實施機械化保護性耕作1萬畝、玉米豐產方項目1萬畝、機械化深松整地3萬畝。成功申報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縣,投資1858萬元實施了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省級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和市級土地出讓金項目。投資5000余萬元實施2013年度、2014年度耕地占補平衡土地整理開發項目,新增耕地5745畝。完成中南鐵路建設占地等復墾復綠工程1348畝。這些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有效改善了全縣農業生產條件,確保了全縣糧食生產水平穩步提升。
核桃產業良性發展。2014年,該縣堅持政府主導,適時調整發展思路,把核桃產業工作重點由規模化栽植轉向精細化管護,逐步提高核桃的產量和品質。全縣核桃喜獲豐收,總產量達到500余萬公斤,產值1.2億元,農民人均增收1700余元。依托省市核桃經濟林發展項目,栽植核桃1.3萬畝36萬余株。組建縣、鄉、村三級專業管護隊伍,實施核桃綜合管護300萬株。注重轉變發展理念,鼓勵農民自主栽植、管護,財政予以補貼,引導農戶采取“林藥間作”“林菜間作”等模式,探索解決林糧矛盾新途徑。全縣形成2個縣級和21個鄉鎮級核桃示范園,核桃產業走上了規范化、科學化、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農業園區示范帶動能力增強。以“一村一品”為載體,探索優勢農業產業區域化布局。西莊垣旱垣結構調整精品示范園推進順利,北平高山露地豆角、古陽白素蔬菜、岳陽溝北辣椒、石壁無公害蔬菜、舊縣金米、永樂毛兒莊黑土豆、南垣中藥材等一批特色農業種植園區穩步提升,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引領方向。2014年新栽連翹5000畝,野生撫育2000畝,探索連翹深加工項目,成功研發了連翹茶產品,提高了附加值。依托吉盛連翹公司、新晟峰中藥材加工廠等企業,建設了東池白芍、佐村生地、孔家垣白芷、溝北黃芪等為代表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依托根源牧業有限公司實施能繁母牛養殖和高端肉牛育肥,購進能繁母牛300余頭,擴建標準化牛舍1470平方米,該縣成為省級十大養牛重點縣之一。
新農村建設持續發力。堅持高位推動,持續扶持,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強力推進。出臺了《古縣2014年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賈寨村、李子坪村等14個重點村,完成各類綠化樹木栽植10余萬株,硬化1.5萬平方米,舊村改造40戶,文化廣場1處,人畜飲水工程4處。大力實施城鄉環境清潔工程,充實農村保潔員隊伍203人,爭取省、市、縣投資159萬元,配置垃圾清運車輛19輛,建設垃圾收集點224個,拆除殘垣斷壁710處,清理積存垃圾5700噸,鄉村環境面貌大為改觀。
涉農事業統籌推進。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順利完成第十屆農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大力實施生態林業工程,成功創建省級林業生態縣。足額撥付護林防火專項經費,配備專用車輛,加強巡查,網格管理,護林防火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和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等工作全部完成。實施了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及小流域治理工程,開展了麥溝河水庫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協調配合引沁入浮供水工程。成立縣直單位下鄉工作隊,對接幫扶貧困村、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圓滿完成。氣象災害預警預防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生產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6個村和5所學校3130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124戶500口人的易地移民搬遷任務。啟動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工程,建成6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加快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規范化經營,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565家。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