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作為古縣人口規模最大、居住最密集的社區,岳陽鎮灣里社區近年來屢獲殊榮:省級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省級國防教育示范社區、省級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市級文明社區、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這個由原灣里村和相如南社區于2017年12月合并而成的新社區,面對社區治理問題,社區黨總支、居委會緊緊圍繞“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糾紛不激化”的總體要求,創新工作機制,堅持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將不安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力打造平安社區。
社區是平安建設工作體系的最前沿。灣里社區建立起“社區總支統一領導、‘兩委’、專職社工、網格員、微網格員、業委會、包聯單位、志愿服務隊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實現了平安建設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格局。社區以網格化治理為切入點,按照街路巷及人口實際分布,將38個住宅小區和12個居民片區劃為18個網格,社區“兩委”成員兼職7個支網格員、擇優選聘18名組網格員、127名微網格員,組成網格化服務團隊,構建了群防群治五級網格化防控體系。同時從每棟樓每片區選取樓長、片長,有效提升小區自治能力。任采彥就是負責社區第八網格工作的一名專職網格員,參加社區工作后,她通過走訪接觸、談心交流,掌握網格內群眾的基本信息并繪制出網格分布圖。針對網格內小區多、安全隱患多、各類民生問題突出等問題,她用情用心傾力解決居民身邊的問題,征求居民意見、緩解鄰里矛盾,解決了許多困擾居民多年的問題,努力讓鄰居關系更為融洽。
在抓好網格化治理的基礎上,灣里社區積極推行警務與網格化服務管理融合的新模式,實行民警輔警與網格員參與的“1+2+N”警網融合工作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收集、梳理居民需求,形成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打通關鍵“節點”,及時準確掌握網格內信息,織密矛盾糾紛化解、風險隱患防控、違法犯罪打擊、群眾生活服務等基層社會治理網,打通社區治理“最后一米”。
灣里社區深入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多元一體化治理模式,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區黨群服務站等作用,建成了社區法律服務工作室,設置公共法律服務掌上平臺,實施“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法治宣傳員”等法律服務,組建“八五”普法宣傳志愿隊,打造便民利民、普惠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推進基層依法治理,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建設新格局。灣里社區黨總支委員、居委會副主任羅玉慶同時兼任社區調解委員會主任。多年來,他立足社區普法前沿一線,扎實做好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居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法治意識和德治本領。他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婚姻家庭糾紛、土地管理等熱點及相關案例,以群眾聽得懂、能接受的方式開展宣傳講解,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憲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識的認知。2020年12月、2023年5月,羅玉慶兩次被古縣司法局授予人民調解先進個人。今年以來,灣里社區累計辦好民生實事15件、化解矛盾糾紛5起,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6場。
平安建設、普法先行。灣里社區轄區內有禁毒主題公園、法治公園等,社區充分利用公園環境、設施中融入的禁毒、法治元素,積極開展各類宣傳活動,讓居民在休閑、娛樂、健身中接受法治教育和文化熏陶,使廣大居民能夠“抬頭見法、駐足學法、心中有法、辦事依法”。
如今的灣里社區,處處呈現著和諧、平安的氛圍,居民充滿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灣里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郭俊表示,社區將持續推進“平安社區”常態化建設,深入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新時代新風尚新社區的良好格局。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