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彥章 陳敏強)近年來,吉縣以國家扶貧攻堅規劃十年綱要及呂梁山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為指導,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攻堅,扶貧攻堅促進區域發展”的總體思路,依托縣域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整合部門資源,堅持把發展蘋果作為扶貧開發的產業載體,走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四化聯動”的發展路子,精心組織實施了整村推進、移民搬遷、片區開發、百企千村產業扶貧等七大扶貧開發項目,打好組合拳,全方位、多維度推動了全縣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促進了全縣貧困鄉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帶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整體提高,成功解決了4.8萬余特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整體脫貧的基礎日益夯實。
整村推進項目有序開展。“十二五”期間,該縣堅持以“一村一品”產業開發為主攻方向,配套實施老果園改造、果園田間路硬化、畜牧養殖小區建設等,已完成投資1850萬元,共實施整村推進項目32個村,帶動全縣61個貧困村“一村一品”增收脫貧格局形成。
扶貧移民搬遷穩步推進。“十二五”以來,全縣累計投資2535.12萬元,完成扶貧移民搬遷1424戶5232口人。全縣各年度移民搬遷當年房屋開工建設率100%、主體完工率100%、入住率達到40%以上。
片區開發試點成效顯著。2012年啟動實施了吉縣片區蘋果產業有機化建設項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企業化引領組織化,以組織化帶動專業化,以專業化推動標準化,以標準化促進有機化,以有機化實現高端化,全力打造10萬畝有機蘋果生產基地。2013年10月,中國(吉縣)呂梁山連片特困地區山地有機蘋果產業開發啟動大會在該縣召開,繪制了呂梁山百萬畝山地有機蘋果產業協同開發的藍圖。目前,該縣片區開發蘋果產業有機化建設項目已試點開發有機蘋果生產連片示范基地6000畝,配套實施了太陽能殺蟲燈安裝270盞,果園防雹網搭建700畝,果園除草機配置450臺、豬沼果生態循環配套建設30戶、發展新栽果園5000畝、老果園更新改造2300畝,田間路硬化17公里。
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扎實開展。積極促成了陽煤集團注資1億元與頂吉食品合作開發蘋果深加工功能飲品項目,并計劃實施總投資4.6億元的引黃工程提黃灌溉項目,建成后將輻射沿黃鄉鎮12萬畝果園;東方電氣集團為該縣職業技術學院捐贈機床、車床等設備11套供學員學習;引進了山西澳坤量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吉縣分公司總投資1.5億元年產10萬噸有機生物菌肥和2000噸杏鮑菇生產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組織境內頂吉食品、達明一派等8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百企千村產業扶貧,實施果園有機轉換生產3萬畝,該縣蘋果生產物資供應、儲藏、銷售、深加工產業鏈格局基本形成。
教育扶貧任務圓滿完成。近年來,該縣按照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優先扶助的思路,累計使用財政扶貧資金435.49萬元,圓滿完成了各年度教育扶貧任務。其中,扶助高中生227名、大學生153名;進行雨露計劃試點扶助職業技術類學生1279名。
貸款貼息工作點面結合。扶持農戶小額貸款貼息520萬元,扶持龍頭企業及特色農產品支撐項目貸款貼息420.8萬元,通過龍頭企業及特色農產品開發項目的帶動,有效解決了廣大農戶農產品生產、儲存、銷售各個環節的困難,加快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扶貧互助資金運行良好。該縣26個村先后開展了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并運轉良好,連續3年被市扶貧局評為互助資金先進縣。
目前,互助資金總額達到516.3萬元,加入互助資金組織的農戶931戶,受益人口5526人,實現農民增收195.6萬元,借款戶人均增收960元。
勞動力轉移培訓有聲有色。結合縣情實際和人才勞務市場的需求,該縣將縣職業中學確定為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對農村剩余貧困勞動力和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高中、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的貧困家庭學生,開展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共投入培訓資金83萬元,舉辦了以果樹、養殖、沼氣、餐飲業,計算機、旅游為主的職業技能培訓,參訓人數達1729人次,共轉移勞動力千余人,使其由農民轉變成產業工人。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吉縣開展文化進小區活動
下一篇: 吉縣壺口打出“紅盾護農”響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