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吉縣法院壺口法庭的法官通過充分行使法官的釋明權,巧妙運用情、理、法三結合工作法,通過訴訟風險提示,妥善化解了3起農村建房施工合同糾紛案件。
2012年上半年,原告程某分別與被告張某、李某、邵某簽訂建房施工合同,合同約定由被告提供建筑材料,原告組織施工,人工費按170元/平方米計算,實行分期付款。同年7月份,3起工程先后基本完工,但在墻面瓷磚鋪貼、大門、廁所等附屬工程施工過程中,原告與三被告均產生了糾紛,致使工程未能完成竣工結算,原告程某分別將三被告告上法庭,請求支付所欠工程款。
案件在審理過程中,三被告分別請求對原告提起反訴,責令原告支付因工程存在質量問題造成的各項損失。為了妥善化解糾紛,減輕當事人的訴累,壺口法庭將該3起案件當事人同時通知到庭,從農村建房合同的特殊性、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綜合因素及取證的權威機構鑒定過程,講到訴訟中需要支出的訴訟費、鑒定費、代理費以及耗費的人力、物力等諸多訴訟風險,同時合情合理地分析了糾紛產生的原因、工程質量存在的可修復瑕疵、互諒互讓解決糾紛的優點等。聽罷法官的講解,雙方當事人均同意在法庭主持下調解處理,法官又從合同出發,在了解了諸多建筑工程費用市場行情的基礎上,逐項目公開進行了估價和計算,終于促使3起案件在一上午的時間里調解結案并當庭履行。 通訊員 劉福娟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吉縣:[四輪驅動]促發展
下一篇: 網絡:讓吉縣文化插上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