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俗話說“熱在三伏”,其實熱的還有黃河壺口瀑布。7月中旬,激浪滔天的瀑布依然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
“水勢很大、很壯觀、很震撼,壺口真是名不虛傳……”從“龍洞”上到地面,操著一口京腔的張學臣和老伴齊廣華近乎異口同聲地贊到。
今年67歲的張學臣是北京人,此前已來過3次壺口景區,這次老兩口相攜一路南行遍游沿途景點,一則是為了豐富晚年生活,二則想讓66歲的老伴也開開眼界。問及數次壺口游的感受,他說,除了壺口瀑布一如既往地奔騰咆哮,就是交通一次比一次便捷、基礎設施一次比一次完善、景區環境一次比一次改善,旅游體驗也一次比一次好了。
聞聽游客這樣的肯定,履職已有一年多的壺口風景區管委會的班子成員們倍感欣慰。要知道,這個新班子面對眼前蜚聲海內外的壺口瀑布曾經百感交集。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滔滔河水從青藏高原發源,九曲回蕩,一路奔涌,在晉陜峽谷驟然受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乍縮為寬50米、落差30米的夾岸深溝,疾流直下,勢如巨壺倒懸傾注,故名“壺口瀑布”。古籍《書·禹貢》曰:“蓋河漩渦,如一壺然”。無論是抗戰年代“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的激越豪邁,還是榮登第四版50元人民幣背面圖案的昨日記憶,抑或是“亞洲飛人”柯受良、“吉縣飛人”朱朝暉先后飛黃的超人之舉,壺口已然成為萬里黃河的精魂所系,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臨汾、山西乃至中國的名片。
壺口瀑布是大自然對吉縣的恩賜,如何把這張名片擦得更亮,不辜負上級領導和父老鄉親的重托,是新一屆管委會班子必解的題。然而,受體制機制所限,景區活力不足;內部管理存在漏洞,士氣低迷;景點過于單一,發展后勁不足,這些難題都亟待破解。在權衡利弊、分清緩急后,管委會研究決定著手實施“提檔升級”計劃,景區也因此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美好時代”。
管理服務入手,提升景區“內力”
管理一度是壺口景區管委會的“軟肋”,精神懈怠、紀律松弛、人浮于事,既影響了管委會的形象和工作效率,也制約著景區的長足發展。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景區管委會在建立健全機關各級黨組織,組建工會、團委、婦聯等機構的基礎上,從人文關懷入手,解決了員工上下班交通工具不便的現實問題,開通了定點往返縣城與景區之間的通勤車。更新了老舊的辦公設備,改善了辦公環境和職工宿舍環境。還維修了機關食堂、組織進行了全員健康體檢,等等。
為了增強機關凝聚力,景區管委會節節搞活動,人人要上臺,合唱、舞蹈、小品、演講,員工們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節目的展示,自信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以往死氣沉沉的機關氛圍也逐漸活躍起來。
人人是窗口,人人是形象。對于景區員工而言說起來容易,卻未必有深切感受。于是,由分管領導帶隊分批次前往西安袁家村、運城多個景點,大家以游客的身份帶著問題去,帶著答案回。深受觸動的員工們服務意識、敬業意識無形中得以增強,直接帶動了機關作風的轉變。
在隊伍管理上,景區管委會根據實際情況對科室工作職責進行了合理劃分,對中層科室干部進行了適當調整,并堅持抓班子帶隊伍,抓中層帶全員,抓激勵鼓干勁,形成了活有人干、事有人管、責有人擔的工作機制。
常言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為了嚴格景區管理,景區管委會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小到員工請銷假、佩戴工號牌上崗,大到安全生產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票務管理上的“票款分離,專人負責”,乃至旅游秩序整頓中的嚴打黑出租欺客宰客和遏制亂修亂建等違法行為,均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規矩可守。
如今,檢票嚴了,停車有序了,沿街攤位規范了,門店明碼標價了,游客這些直觀感受的背后,不難想象是景區管委會規范內部管理、落實安全監管職責、營造優良游覽環境、整治市場經營秩序的結果。新班子組建以來,壺口景區“內力”的提升直接帶動了旅游收入的增加。據統計,2016年,景區門票收入達到8600萬元,比上年增加3600萬元。
體制機制改革,煥發景區活力
旅游景區是旅游業的核心要素,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活力不足成為國有景區管理的“通病”、制約旅游業發展的“頑疾”,壺口景區也不例外。
改革是景區發展的必由之路,沒有改革就沒有出路。壺口景區作為全省首批149家改革創新景區景點之一,吉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議、政府常務會議和壺口景區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改革工作,結合景區實際制訂實施方案,確定了“四步走”的工作思路,即政企分開、規范管理、推進合作、融合發展。
思路甫定,壺口景區一方面改革管委會的體制,另一方面改革景點經營機制。今年3月13日,吉縣縣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委托壺口景區管委會成立國有獨資公司——山西黃河壺口瀑布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實行管理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身為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的李靈芝自此又多了一個身份——公司董事長。3月15日,公司登記注冊,注冊資金1億元;4月19日,公司掛牌儀式舉行。目前,已將景區管委會現有的經營性資產核定劃歸公司所有,并對景區工作人員進行了分類歸置,初步實現了政企分開。在管理運營上,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暫由壺口景區管委會有關人員兼任。
改革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經過兩個多月的公司化運行,“鐵飯碗”的打破倒逼員工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大家普遍具有了主人翁精神,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明顯增強,不干與干不再一樣,干少與干多不再一樣,干差與干好不再一樣,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責任心得到激發和調動。
今年1月份至6月份,壺口景區接待人數41879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0.51%;門票收入達3309萬元,同比增長37.18%,再次印證了改革帶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
作為山西黃河壺口瀑布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靈芝介紹,公司將在適當時機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招商引資,引進大集團、大公司、專業化管理團隊和優秀人才進行有效管理和經營合作,加快實現景區專業化、公司化、市場化運營,形成有利于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的景區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逐步改變單純依靠門票經濟的經營方式,構建食住行游購娛各要素均衡發展的產業鏈,促進當地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
總規詳規先行,挖掘景區潛力
曾有人說“壺口靠一灣黃水就能賺錢”,言語中既有羨慕,也不免有戲謔的成分。但,不可回避的是,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活力的同時,景區景點單一制約了壺口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所謂“旅游開發,規劃先行”,只有通過科學的規劃,才能保證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實際上,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經請示省住建廳和國家住建部同意,壺口景區管委會早些年就進行了《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經過5年的努力,形成了規劃文本,并完成了專家評審、征求意見等規定程序。
今年2月23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劉予強主持召開《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山西)總體規劃(2016-2030)》專題匯報會時,曾指出壺口風景區建設對于我市深入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打造“中國根·黃河魂”旅游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3月24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審查通過了該規劃,現已上報國務院,正等待國家住建部評審。
記者注意到,這份待評審的《總體規劃》文本共分7章,包括規劃總則、保護規劃、游賞規劃、設施規劃、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相關規劃協調、近期規劃實施。規劃范圍包括壺口景區11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34.32平方公里。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在游賞規劃中,將風景區劃分成了5個景區,分別是觀瀑景區、克難坡景區、黃土地貌景區、山林景區、田園觀光體驗景區。細心人可從中窺見這將是一個規模空前、內容完備且富有前瞻性的宏偉藍圖。
在等待《總體規劃》批復的同時,壺口景區管委會又于去年12月13日啟動編制了《壺口瀑布、克難城景區與旅游服務基地詳細規劃》,此舉更是被形容為“大手筆、高起點、大動作”。
今年1月4日,吉縣財政局委托專業公司發布招標公告,在全國范圍內招聘具備城鄉規劃編制資質的單位。2月15日,通過公開招標程序確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為《詳細規劃》編制中標單位。提及這家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于1954年10月,是全國城市規劃研究、設計和學術信息中心,是國家住建部唯一直屬的科研機構,堪稱中國最高水平的旅游規劃設計單位。
《詳細規劃》主要編制內容包括壺口瀑布、克難城、旅游服務基地三部分,面積約5.05平方公里,涉及壺口瀑布東側中市村、留村、南垣村、陳家嶺一帶。編制專題研究報告,涉及面積約20平方公里,規劃總面積25.02平方公里。目前,初稿已完成設計。
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總規詳規對景區藍圖的勾描,增添了“壺口人”創建5A級景區的信心。作為資源獨特、品牌一流的自然景區,作為我市旅游業的“龍頭”,5A級景區創建被視作事關壺口景區發展的關鍵,事關吉縣縣域經濟和全域旅游發展,更關乎“臨汾旅游”的品牌影響力。如今,創建工作已發布招標公告,即將全面啟動,初步確定創建時間為兩年,即2017年完成景觀價值評定、2018年完成創建驗收工作。
對于領導的囑托,對于景區的未來,李靈芝和她的同事們信心十足,將壺口風景區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底蘊深厚,具有國際品牌影響力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將成為他們的不懈追求。
黃河之水天上來,千里黃河一壺收。大自然賦予了吉縣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新時代給予了壺口景區發展的難得機遇。可以想見,不久的將來,像張學臣老兩口這樣的游客再次踏足壺口景區時,必將會有更多的感慨。
記者 孫宗林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