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形勢,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更加有效地提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圍繞這一嶄新課題,翼城縣委堅持弘揚“接地氣、干實事、爭一流”的執政理念,緊扣發展重點、緊抓薄弱環節,大力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和服務型黨員隊伍建設,引導激勵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充分展示新形象、新作為、新業績,取得了顯著成效。
服務平臺搭起來
黨員只有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才能掌握實情、錘煉作風、推進發展。翼城縣以深入開展各級領導干部“訪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訪活動為依托,努力搭建服務農村發展、服務農民增收平臺。縣四套班子領導和法、檢“兩長”,以及縣直和鄉鎮機關干部、農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緊緊圍繞“訪民生重在宣傳政策、知民情重在了解實情、解民事重在共謀發展”的總體要求,深入全縣212個行政村和6個社區近8萬余農戶(居民戶),宣傳黨的政策,幫助理清發展思路,解決村民實際困難,真正達到了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解決民生難題的目的。全縣27名縣四套班子領導及法檢“兩長”自去年2月上旬開始,利用近3個月時間走訪了全縣10個鄉鎮、212個行政村和6個社區,走訪農戶(居民戶)1693戶,召開座談會議202次,收集各類意見建議419條,幫助解決實際困難269個,提出合理化建議238條,撰寫調研報告29篇,人均走訪天數達到5.4天。
1500余名機關、農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自去年3月中旬開始,開展集中走訪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十個一”活動,走訪共覆蓋農戶(居民戶)82549戶,截至目前,已走訪農戶(居民戶)61134戶,召開座談會272個,收集意見建議3372條,幫助解決實際困難791個,提出合理化建議1912條,撰寫調研報告353篇。
繼續深入開展干部下鄉住村包村增收活動,搭建城鄉聯動幫扶平臺。該縣四套班子領導、鄉鎮黨政一把手、縣直單位將干部下鄉住村聯戶包村增收活動與農村定點扶貧工作相結合,與95個貧困村和低收入村結成幫扶對子,今年以來共投入幫扶資金2713.13萬元(其中單位直接投入幫扶資金74.3萬元,協調幫助投入資金2638.83萬元),幫助包扶村辦實事196件。
按照分類定級標準,對全縣基層黨組織按照“好”“較好”“一般”“較差”四個等次建立分類定級臺賬,對倒切出的21個后進基層黨組織,綜合采取領導包聯、單位幫扶、配強班子、培訓提高、建章立制、理清思路、興辦實事等措施和手段予以整改和轉化,搭建了晉位升級平臺。
針對流動黨員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和完善流動黨員管理“五化”機制,即抓動態,實現流動黨員管理信息化;抓創新,實現流動黨員管理全程化;抓陣地,實現流動黨員管理網絡化;抓服務,實現流動黨員關愛多樣化;抓活動,實現流動黨員管理載體化。不斷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和服務工作。以“在當地爭先鋒,為家鄉做貢獻”為主題,進一步探索開展以“帶回就業信息、帶回銷售信息、帶回致富項目和資金,帶動家鄉村民就業、帶動家鄉農產品銷售、帶動家鄉村民致富”為主要內容的“三帶回三帶動”活動,為流動黨員搭建發揮作用的平臺。全縣流動黨員共帶回新上項目29個,帶動就業人數達到3000余人。此外,他們還從縣直單位精心選派6名優秀年輕干部到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在為年輕干部搭建實踐鍛煉平臺的同時,也為農村干部隊伍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典型示范引領人
按照“樹旗幟、立標桿”的要求,翼城縣在去年“七一”期間開展了“十佳基層黨組織、十佳農村黨組織書記、十佳黨員服務標兵、十佳黨員雙帶先鋒、十佳黨務工作者”的評選表彰活動,推選南梁鎮北常村黨支部和唐興鎮南官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延軍作為全市“十旗十標”的推薦典型上報市委組織部,兩個先進典型的先進事跡在《臨汾日報》上予以刊載。同時在《今日翼城》、翼城黨建網上開設“勤接地氣干實事、服務發展爭一流”宣傳專欄,對受到縣委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事跡進行宣傳報道,在全縣上下營造了崇尚先進、鞭策落后的社會氛圍,達到了以點帶面、推動工作的目的。
“投資70萬元的400米深井快打好了,80KV變壓器安裝好了,4公里的田間道路修好了,潞公街開發二期工程拆遷正在協調……”面對筆者,唐興鎮陵下村村委主任馬光明正在扳著手指頭盤點著2013年所辦的實事。年初,通過征求意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定下了陵下村的發展目標,一年來各項工作都開展得有條不紊。
踐諾聚起正能量
農村基層組織特別是農村“兩委”主干,是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的關鍵力量。遵循基礎是“諾”(做出承諾),方法是“評”(半年一測評、一年一考評),關鍵是“兌”(獎懲兌現),目的是“實”(推動發展,取得實效)的基本要求,按照年初定諾、年中評諾、年底兌諾的方法步驟,自去年開始,翼城縣在全縣212個行政村全面推行“一賬雙評五掛鉤”農村干部承諾踐諾考核獎懲工作機制,搭建起了有效的考核管理平臺。縣鄉兩級建立農村“兩委”主干競職承諾和任期目標臺賬,同時將其制成版面,在黨務公開欄和黨員活動室顯著位置予以長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每半年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對任期目標和承諾兌現情況進行一次民主評議,年底由鄉鎮黨委對任期目標和承諾兌現情況進行一次綜合考評。將考核結果與崗位報酬發放、評先推優、誡勉調整、考錄鄉鎮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換屆競選掛鉤。全縣387名農村“兩委”主干共做出競職承諾、確定任期目標和增收項目1336個,目前兌現完成率已達到95%以上。這一制度的實施,既有效杜絕了農村干部為了當選亂承諾現象的發生,也進一步激發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的激情。
“定”在年初,“查”在年中,“評”在年底,使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成為各基層黨組織的自覺行動和常態要求。全縣600余個基層黨組織今年共確定經濟(業務)發展大事、改善民生實事和群眾反映熱點難點問題2085件,目前完成率已達到96%以上。如今,全縣上下匯聚起了轉型跨越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的正能量,各項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工作穩步推進,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所到之處無不散發著轉型跨越的蓬勃朝氣。
一花引來萬花開,黨的建設結碩果,正是扎實有效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為翼城縣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轉型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翟艷民 吳金亮 石鵬)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蒲縣“三堂課”提升農村黨員的綜合素質
下一篇: 深刻領會黨的群眾路線的時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