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豐富城市內涵、提高城市品位將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而對于一個縣級城市來說,城市規劃、經營和管理將是今后搞好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任務。
結合浮山縣這些年城市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要搞好縣級城市建設,重在實現“三提升”。
一、提升城市發展理念,科學謀劃城市建設總體布局縣級城市如何發展的更好更快,搞好規劃是重要前提。怎樣科學的搞好規劃,實踐證明,必須要樹立縣級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必須要賦予城市規劃的新內涵,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魅力、宜居、和諧、富裕的新目標。近年來,浮山縣緊緊圍繞“清潔城鄉、生態家園、特色浮山”的城建工作思路,在涉及城市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考慮到道路、建筑物、公共服務設施等硬件建設的同時,進一步考慮到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城市的物理結構。在硬件建設規劃方面,先后規劃建設了外循環路、堯天街、城北路、城西街等工程,規劃面積由原來的4平方公里增加到16平方 公里,擴大了4倍,有效拉大了城市框架。在文化底蘊方面,實施城市景觀設計規劃修編,彰顯了獨特的建筑風格,體現了淳樸的風土人情,從而反映出浮山城市建設與周邊縣市不同的人文特色。在城市物理結構方面,根據城市東高西低、北闊南圓的總體特征,合理規劃了行政辦公區、居民住宅區、商貿區和公共服務區,設計建設了廣電中心大樓、醫院綜合辦公樓、老干部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具有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同時對堯山森林公園、堯山休閑公園、城市街心公園進行了修繕改造,對城西迎賓廣場、水上樂園進行了綠化擴建,使城市處于綠色的環包中,為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奠定了基礎。
二、提升城市整體功能,全面運作縣級城市經營模式提升城市整體功能,關鍵在于搞好城市經營。如何有效地經營城市,就是要把城市有形和無形的資產,根據市場經濟規律中的經營意識、經營機制、經營主體、經營方式,對不同的城市資本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集聚、重組和營運,如將城市基礎設施推向市場,實施所有權與經營權剝離,宜賣則賣、宜租則租、宜押則押,使城市資本重新配置和優化組合,確保城市這個最大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既提升城市的功能,改善環境,又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這方面,浮山縣實行以房帶路、以路興商、土地置換、經營權轉讓等市場配置的辦法,吸引企業、個人及外商參與城建綜合開發,采取貸款擔保、用地優惠、政策傾斜、放開投資領域等措施,通過對土地市場進行強化管理,科學制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嚴格限制協議出讓土地,凡商業、旅游、娛樂、房地產開發等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及同一地塊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都必須實行招標拍賣或掛牌出讓。超前編 制控制性詳規,對政府儲備的土地和近期擬向社會供應的建設用地,組織力量編制控制性詳規,作為土地市場供應的依據。大力整頓和規范土地市場秩序,重點放在對違法用地、非法交易的處理和對閑置土地的收回上,規劃區內的土地,凡是閑置兩年以上的都依法收歸國有。通過幾年來的科學經營,形成了“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了政府啟動、多元化投入、市場化管理機制。
三、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建立城市建設高效機制管理好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城市管理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分為人口、經濟、社會、環境、生態、結構優化以及效率公平等目標。浮山縣始終堅持“依法治城、管教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把城市管理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一是重心下移,強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地位,發揮居民區業主委員會在城市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形成了城管大隊、街道居委會、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三級網絡管理模式。二是高位監管,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對城區內廣告牌匾、流動攤點、早、夜市進行規范管理,清理死角垃圾、建筑垃圾,粉刷墻壁、路牙石,徹底解決環境污染、亂貼亂畫、占道設攤、亂搭亂建、交通不暢、亂停亂放等問題,在主干道設立交通標志、監控設備,對各部門的城市管理工作進行天天檢查、月月點評、年度考核,定期公布考評結果。三是完善城市管理保障。在保障經費投入的同時,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城管隊伍,不斷加強城市綜合執法,強化城市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要形成高效管理機制,從而進一步維護好城市的社會治安和公共秩序。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經營,高效能管理,才能使城市保持快速、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才能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作者 浮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段玉明)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堅持“五個必須”實現自身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