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記者來到素有“小金殿”之稱的大寧縣,看到這里農村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全面實施,萬畝高效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加緊建設,市級文明和諧縣城也已經通過了驗收,處處一派欣欣向榮的繁忙景象。就如何貫徹落實好市三次黨代會和市兩會精神,推動大寧轉型跨越、先行發展,記者采訪了大寧縣委書記劉奎生、縣長樊宇。
他們說,市三次黨代會和市兩會的勝利召開,為大寧乃至全市“十二五”時期的發展規劃定下了基調、指明了方向。特別是“爭當排頭兵,再造新臨汾”的提出,尤為振奮人心、催人奮進。基于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大寧縣已經勾勒出一幅“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新藍圖。
以“三農”工作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按照全省“一縣一業”的規劃要求,把產業化發展、規模化經營作為農民增收的重中之重。一是打造全省蘋果示范基地。緊緊圍繞林果富民戰略,在全縣8大垣面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力爭5年內全縣新增蘋果栽植面積10萬畝,實現“人均二畝園、家家奔小康”的目標。二是打造臨汾西山綠色高效設施蔬菜基地。充分發揮沿川優勢,鼓勵和引導沿川農民群眾主動投入蔬菜發展。堅持項目資金、財政資金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方式籌措建設資金,積極建設高效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力爭3年至5年時間實現沿川萬畝水澆地大棚全覆蓋,成為臨汾西山的綠色高效設施有機蔬菜主產縣。三是打造全省種羊培育基地。按照循環經濟發展規律,積極推廣“畜—沼—果”模式,促進“產—學—研”結合,開發高產、高效種羊繁殖相關技術,促進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帶動青貯牧草、添加飼料、肉羊育肥和產品深加工發展。到2015年,全縣種羊養殖戶達到3千戶以上,優種母羊存欄達3萬只,每年提供優質純種羊6萬只左右。
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在工業崛起上實現新突破。目前,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辰康生物有限公司投資5300余萬元、年產100噸麥綠素的生產線已經建成。依托蘋果、西瓜、核桃、小雜糧、肉羊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拓展農副產品加工領域,籌建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形成生產、儲存、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依托豐富的煤炭、煤層氣資源優勢,盡快啟動資源開發的前期工作,為實施煤電氣化綜合開發創造條件。
以生態建設為重點,在山川綠化上實現新突破。按照以流域為單元、集中連片治理的總體思路,爭取國家資金用于生態修復。結合林權制度改革,完善有利于林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林業。“十二五”期間,在黃河流域及昕水河、義亭河小流域形成以側柏為主,油松、山杏山桃等多樹種混交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全縣林地面積達到48.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8%,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8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20%,力爭實現“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的目標。
以三產發展為重點,在城市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堅持規劃引領、功能完善、三產支撐、從嚴管理的思路,把縣城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點,積極實施“大城鎮”戰略,優化布局,擴張規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設宜居宜業城,爭創生態園林城。5年內,力爭縣城面積擴大到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65%。
以社會和諧為重點,在民生改善上實現新突破。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人才強縣和科教興縣戰略,重點培育專業技術、農村適用技術人才,積極推進技術推廣與應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轉型。加快發展衛生事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監測、預警、報告體系,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完善人口計生工作機制。
他們最后說,大寧將緊緊圍繞市三次黨代會和市兩會精神,承載起黨和人民的重托,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萬眾一心,奮發圖強,奮起直追,奮力趕超,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大寧。(記者 衛博 )
【責任編輯: 付基恒】 |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院前急救須防“魔鬼細節”
下一篇: 預防煤氣中毒須防“南風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