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面包車司機孫中界在上海搭載了一名“乘客”,“乘客”隨后留下10元錢作為車資。孫中界隨即被交通行政執法人員攔下,車輛因“從事非法營運”被扣留。經記者核實,孫搭載的“乘客”是交通行政執法便衣,俗稱“鉤子”。
浦東新區城管部門此前發布的調查則否認了所謂的“倒鉤”執法問題。18歲的孫中界為證明清白,自傷小指。中國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違規執法現象,這種涉嫌唆使、引誘甚至嫁禍車主的“釣魚式執法”,一時間成為輿論焦點。
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說:“‘釣魚執法’也可稱為‘執法碰瓷’,這從根本上違反了政府公共政策和管理規則,違反了行政管理法律規定。”
他說:“本應是約束人們遵守公共秩序的政府,如果其自身行為發生了扭曲,會對社會的規則和秩序造成混亂,使政府的公信力遭受質疑?!?nbsp;
26日,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說:“將啟動相應的問責程序,對直接責任人追究相應責任”。
汪玉凱教授同時指出,網絡時代客觀上使政府的執法行為受到公眾監督,因而政府必須直面民意。以前個人意見的表達通常是孤立且缺乏溝通的,而網絡卻能形成公眾的集體響應。
從2003年的孫志剛案,到后來被曝光的佘祥林案、“躲貓貓”事件以及此次“釣魚執法”事件中,網絡輿論對推動事件逐步解決,甚至對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發揮了顯著作用。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