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他們在全縣農村全面開展“十戶聯防”活動,以自然村為單位,按照農戶居住分布情況,劃分聯防小組,把聯系方便的十戶左右的農戶組織起來,組成自防、自治防控網絡。大力推廣“十戶聯防”無線報警系統、電話平安互助系統、電話聯網防盜報警器等技防設施。目前,全縣10個鄉鎮211個行政村62383戶,組建了“十戶聯防”小組4235個,占總戶數的66.8%;安裝了“十戶聯防”無線報警器的有21個村,占行政村總數的10%,安裝了電話平安互助系統的有46個村,占行政村總數的21.8%。通過十戶聯防,群眾共同維護本區域治安秩序,共同防范偷盜、斗毆等治安案件的發生,形成了一戶有難十戶幫、聯防自救保平安的良好局面,對維護農村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他們將縣城劃分為3個巡區,從治安大隊、巡警大隊、北關派出所、城關派出所抽調100名民警,組成了專業巡邏隊伍,采取車輛巡邏與步行巡邏相結合、每半月組織一次集中統一行動等措施,加強對街面、五管要害部位、居民區以及公共復雜場所的巡邏控制,做到24小時街面有警力,打壓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空間,減少各類案件發生。
同時,他們從地理分布和社會治安的實際出發,科學劃分警區,在全縣設立了39個社區和農村警務室,警務室民警在警區內通過收集掌握情報信息、管理人口,抓好治安管理、巡邏守護、實地檢查、警情通報等工作,與群眾面對面接觸,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方便了群眾報警求助,發揮了第一道防線的作用。依托派出所和警務室,他們在全縣設立了12個流動人口管理站和39個登記站,推行了“一人一表、一人一證、一人一函、一人一則、一站一冊”的“五個一”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了流動人口管理,實現了對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的科學化、正規化管理。(記者 趙京紅 通訊員 李維杰)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