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資源當中只有2%是淡水,且大部分淡水并不能飲用;50年代,水井在地表下約5米處就能打出水來,時至今日,要平均深挖達49米才能見水;我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80立方米,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1/6、世界平均水平的1/24,按照國際公認標準,我市屬于極度缺水地區……
適逢第十九屆“世界水日”和第二十四屆“中國水周”,市水利局圍繞“城市水資源管理”和“嚴格水資源管理、推進水利新跨越”的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力求將水法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得深入人心,在全市掀起了一場普及水情、宣傳水法、節約水資源的熱潮。
節水教育走進校園
為加強中小學生水情教育,進入3月份以來,市水利局向市區范圍內四所中小學近萬名學生發放了節約保護水資源有獎知識問答卷,并于3月15日在解放路小學與市教育局聯合開展了“節水教育進校園”的主題活動。主題活動中,他們通過專題講座、發放印制有“節約用水”字樣的文具等形式,引導莘莘學子了解我市水資源現狀。聽完專題講座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嚴格約束自己,間接影響身邊人,從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惜水、愛水、節水。
水法宣傳深入人心
3月22日上午8點半,鼓樓東大街的繁華路段,在市水利局和堯都區水利局的密切配合下,十余張水法宣傳咨詢臺、8塊制作精美的宣傳展板、40余名工作人員組成了長達50余米的宣傳長廊。宣傳展板上,節水知識、水資源費征收范圍及征收標準、水行政執法及水工程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吸引了很多市民駐足觀看。咨詢臺前,前來咨詢的市民絡繹不絕,“我想打眼井,要辦哪些手續?”“我想了解取水許可證的申請程序?!薄€寒的早春3月,咨詢臺前的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對五花八門的問題一一作了詳細解答,并向市民們發放了水法宣傳手冊、節水宣傳單及印制有水法知識的一次性紙杯等,努力營造全社會愛護水利工程設施、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的濃厚氛圍,得到廣大市民的好評。
一號文件劍指巔峰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奏響了全面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新號角。基于我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嚴重不足的現狀,市水利局創新了加快水利改革的總思路,即以保障轉型跨越發展用水需求為首要任務,以“用足汾河水,調度沁河水,利用東擴水,發展黃河水,限制地下水,全面抓節水”為主線,以農田灌溉、飲水安全、河流整治、病險庫加固、淤地壩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民生水利。與此同時,大力宣傳水情,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為推進水利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水,沒有乳汁甘甜,沒有血液珍貴,然而,離開了水,一切生命都將枯萎。
此時,此刻,彼時,彼地。如果我們不能為同一片藍天下的他鄉的干旱送去一縷清泉,就讓你我從眼前的惜水、愛水、節水開始努力。
萬涓成水,終究匯流成河。
記者 段碧蓉 實習生 劉浩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