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記者在襄汾縣古城鎮杜村看到:農田上機聲轟鳴,麥浪翻滾,一行行低垂的麥穗在聯合收割機的馳騁中變成了一堆堆金燦燦的“麥山”,好一派熱火朝天的搶收景象……
惠農政策暖人心
“今年的麥地收成比去年好多了,我家里有2畝地就能收五六百斤麥子,比去年翻了一番!這多虧了咱政府給的幫助和扶持。今年我們澆地都是水泵抽水,節省了我們很多勞動力,關鍵是比人工灌溉的效果要好很多,收成這不也上去了么!”33歲的村民劉海燕邊看這收割機在自家地里收割,邊和記者攀談著。“我打算收完麥之后再種點玉米、葵花,這些政府都會給我們一定的補貼,希望秋收時也有個好收成。”談及這兩年政府對農業的支持,村民們臉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還是共產黨好,這不夏收了么,家里就只有我一個人,種了1畝地,我正發愁不知該如何收麥,村長前兩天就找到我家說,村里組織收割機夏收,我家的地村里出錢給收了。”張奶奶是村里的五保戶,麥收成了老人的難題,當得知村里出面幫忙解決時,老奶奶高興地逢人就夸還是黨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好。
現代化科技加動力
“現在政府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了,我們這些收割機機主要更好地為麥收戶服務,才不枉給我們機主的好政策。國家今年就給我這輛帶玉米收割機補貼了3萬8,讓我們這些有農機的都越干越有勁。”趁著收割機收完麥出麥的工夫,記者采訪了一直都在忙碌的農機主關天林。他是剛從運城收完麥趕到襄汾縣的,他告訴記者這里鄉鎮的干部很早就聯系他收麥。他從2004年就開始經營收割機,去年享受國家補貼換了一臺新的五菱收割機,麥收速度大大提高,“農機局每年都會給我們辦理跨區作業證,大大方便了我們在各區的工作。”
“原本想關上幾天小賣店,去回老家把地里的麥子收了,誰曾想不到一下午的時間家里3畝地就收完了。”在水門街經營小賣店的張剛告訴記者。到了麥收季節,也是他正犯愁的時候,以前都是關幾天店回去收麥,就損失了一部分經營收入。前幾天,當他剛回到村里自家地里就看見有大型的聯合收割機在作業,不到30分鐘自己家的地就收完了,這可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還是現代化科技進步,給我們這些在外打工、做買賣的人省了很多事。”
干部牽頭很給力
古城鎮今年39個村的麥收工作,鎮政府提前謀劃,精心組織,鎮干部們從早上6點就到麥地組織麥收,為的就是可以為老百姓做些實事,做好今年的夏收工作。同時,為確保全村種糧農民夏收不漏戶、不漏收,關心關愛農村困難群眾,他們對軍、烈、孤、寡等困難戶開展扶貧幫困活動。(本報記者 許麗 楊世宏)
【責任編輯: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