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狹窄、性格偏激的他,沖動地持雙管獵槍,把怨氣撒向了中間說和朋友周某的身上。在扣響扳機的同時,釀成了震驚臨汾的“5·20”槍殺案,從此他踏上了17年的逃亡路。
“清網行動”開展以來,堯都區公安局刑警大隊調集精兵強將,強化信息戰,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全力攻堅,不懈努力,成功將涉嫌命案逃犯呂某(綽號二轱轆)緝捕歸案。
9月27日下午,根據近幾個月的摸排偵查和各條線索匯總情況,堯都區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掌握到17年前制造“5·20”槍殺案嫌犯的呂某可能藏匿在大同市一帶,該局副局長牛振林帶領一支抓捕隊伍來到了大同市。
時過境遷,辦案民警根據呂某17年前身份證照片重新刻繪畫像,在大同市區和近郊一帶展開了緊張忙碌的走訪調查,民警很快確定了嫌犯呂某確切藏匿地點。在大同市南郊區西花園馬營村一處出租房內,當還在睡夢中的呂某被堯都民警拘捕時,民警喊他:“二轱轆。”他沒敢應答,卻滿臉懊悔,如釋重負地低下了頭。
9月28日晚19時,震驚臨汾的1994年“5·20”槍殺案兇犯呂某被堯都刑警押解回臨汾。
槍響 鄉村飯店突發命案
1994年5月20日,隨著一聲槍響,堯都區劉村鎮北劉村村長周某倒在了血泊中,嫌犯呂某逃之夭夭。
接到報案后,堯都區公安局全警出動,展開對呂某的大范圍搜捕,辦案民警研判其出逃路線,分析他逃往臨汾西山方向的可能性極大。
確定嫌犯逃離方向,堯都警方立即調集力量重點在河西山區進行撒網圍捕。山區溝壑縱橫,交通極為不便,這給民警的圍捕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第三天,民警在一處山林里發現了剛開過口的面包、方便面袋子和礦泉水瓶,然而,狡猾的嫌犯已經逃離,二十多天的艱苦圍捕,始終卻不見其蹤影。
時光荏苒,堯都區公安局刑警大隊辦案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都一直沒放松對嫌犯的抓捕工作,足跡踏遍了山西、河北、福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海南等省市,抓捕一直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他究竟會逃到哪里?是偏僻農村,還是荒山野嶺,是繁華鬧市,還是城區近郊。
公安部“清網行動”伊始,堯都區公安局局長謝慶軍掛牌督導此案,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追捕工作,組成由刑警三中隊為主的專案組,把呂某作為“清網行動”的主攻重點,三中隊李學德帶領一班人對其可能逃匿的方向做了大量認真細致的調查,并圍繞其親屬朋友多方面關系人做了詳細的摸排工作,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線索。
綜合偵查分析,確定犯罪嫌疑人呂某可能藏匿在大同市郊區一帶,2011年9月28日,專案民警在大同市南郊區西花園馬營村將在逃17年的省督逃犯呂某抓獲。
怨氣 開槍打死中間說和人
1994年5月15日,呂某的貨車司機郝某在堯都區土門路段與王某某的兒子因會車發生爭執,王某某之子用石頭將對方前擋風玻璃砸碎。事后,呂某攜帶雙管獵槍到水泥廠找王某某。為了平息糾紛,王某某得知村長周某幫過呂某不少忙,很敬重周某。于是托人找到了周某,讓他幫著從中調解。周某找到呂某說:“都是鄉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賠個錢認個錯就算了吧。”經過調解,達成賠償呂某4000元經濟損失,周某說:“事情了結了,就一起坐下來吃個飯把矛盾緩和緩和。”而年輕氣盛的呂某,拿到錢后卻總是覺得咽不下這口惡氣。
當年5月20日,周某和幾個朋友來到劉村鎮齊杰酒家,幫兩人調和,呂某發現王某未到,心中頓時萌生怨氣:周某怎么胳膊肘兒往外拐。喝了不少酒的他,拿出了事先準備的雙管獵槍,朝著周某的前胸開槍,致使周某當場死亡。
逃亡 他在懊悔迷茫中度日
命案發生后,他滿腹后悔,卻還是踏上了逃亡路,沒敢走大路,就一頭鉆進了河西的深山老林里。
呂某交代: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跑,渴了,就喝點山泉水。餓急了,就到附近村莊的小賣部買些方便面、面包和礦泉水,又鉆進了山林里。后來覺得這樣不是辦法,就想著準備離開山里。
跑了幾天,他發現自己已經到了隰縣境內,一天天快黑的時候,聽到拖拉機的聲響,就跑出山林,趁著司機不注意,跳上了拖拉機。
怕被人發覺,沒敢在拖拉機上待太久就下了車,在路邊莊稼地里躲了起來。根據他平時跑大車的經歷,看到路邊停有一輛跑長途的拉礦大車,于是他爬上大車,大車行駛了近半天時間,等大車行駛慢下來,他又跳下車,坐上了一輛去太原的客車。之后,又坐車去了廣州市。
逃亡途中,他每到一地,都不敢停留太長時間,多則半年、少則十多天就轉換其他地方,主要就是在建筑工地上幫人干活,掙些糊口的錢和路費,有人問及他的姓名,他說自己叫石德龍。
問及他都跑過哪些地方,他說:“早就記不清了,大概有十多個省、數十個縣市。”時過境遷,多年的逃亡生活,他形成了多疑的心態,什么時候到了大同,他稱自己也記不清楚,只是經常想起妻子和女兒。算了算,逃亡時還嗷嗷待哺的女兒,此時早已長大成人了,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見上他們母女一面。
民警告訴筆者,在審訊過程中呂某說:他對不起中間說和人周某,更對不起家中的妻子女兒,現在只是悔之晚矣。(通訊員 田哲斌)
【責任編輯: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