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工因缺乏社會經驗,在雇傭關系中常常處于弱勢地位,被騙情況時有發生。
宋思妍今年參加高考,順利被四川某大學錄取,壓力驟減之下,她想在暑期找一份工作,于是經朋友介紹到某培訓機構做招生人員。
“在家太無聊了,抱著‘賺點生活費’的想法就去了,現在真有點后悔,每天8小時待在宣傳點,又累賺得也少,每月工資就700元。最近家里有點事,想提前走幾天,但機構老板以不滿一月為由,拒絕結算工資。”宋思妍無奈道,當時雙方只是口頭約定一些事宜,并沒有文字性的東西,她擔心即使工作“滿月”了,老板也可能“變卦”。
記者走訪發現,許多培訓機構的招生人員都是高中畢業生,他們成為雇主的“廉價勞動力”。
“目前招暑期工的單位較少,即使有也集中在服務員、家教、促銷等臨時性的工作崗位上,但這些崗位的待遇遠不如正式工的待遇好,常常干得多賺得少。”臨汾人才市場咨詢處的工作人員坦言,暑期打工機會少,而且容易被騙。
師大二院學生秦斌,由于暑期在校上培訓班,沒有回家,但培訓課之外有大把空閑時間,為了充實生活,于是在校門口某飯店做起了兼職。當時他覺得既賺了生活費,又解決了吃飯問題,真是一舉兩得,沒想到工作快一個月要結賬時,店老板跑了。“老板是重慶人,當時店門口貼有‘出租’紙條時,我有所警覺,但老板表示房子10月份才到期,我就沒多想,但過幾天再來時,飯店已經換人了。”秦斌后悔道,將近一個月的辛苦白費了。
“用人單位在雇用暑期工時,都不會簽訂勞動合同,這樣暑期工沒有了保障,維權也比較困難,拖欠工資、被騙事件時有發生。”師達律師事務所張振華表示,國家相關法律規定暑期工與正式工享有相同待遇,但沒有合同做保障,暑期工的現狀并不樂觀。
記者 李羿玫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