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9 08:22: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曉琳)近日,與朋友閑聊時,說起一件事:最近在臨汾頻道和江西衛視上分別看到一則關于所謂“修復骨細胞”的廣告宣傳。朋友說,藥品宣傳本無可厚非,但令人不解的是,一樣的藥品,一樣的宣傳模式,藥品研制者一樣的經歷,一樣的信誓旦旦,卻活生生是兩張不一樣的面孔。“顯然是找演員扮演的。”朋友無奈地說:“這樣的廣告真是難以讓人相信。”
又想起了不久前發生在記者身邊的一件事。家住市區體育街的陳大爺也是被所謂的藥品廣告宣傳忽悠的一下子花了4萬多元,買了能用3年的所謂能“破解長生之謎”的藥,幸好陳大爺的老伴及時發現制止,否則真還不知道要砸進去多少冤枉錢。“想想真有藥能讓你長生不老么?”“哪有醫家會一次賣給你3年的藥?”當事后老伴反問陳大爺時,陳大爺才有所感悟:“那宣傳都是騙人,再也不能相信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如今的廣告宣傳已經進入了相當活躍的時期,看廣告買商品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藥品廣告,幾乎成為引導病人消費的催化劑。面對廣告詞里藥品商家“信誓旦旦”、“鐵證如山”的治愈病例,以及“國家級權威專家、教授”眾口一詞的“確鑿療效”,早就備受折磨的病人自然深信不疑。其結果,自然是藥品商賺了個盆盈缽滿,病人要么是“人財兩空”,要么是“病體依舊”。
“含有‘療效最佳’、‘藥到病除’、‘根治’、‘安全預防’、‘安全無副作用’、‘最新技術’、‘最高科學’、‘最先進制法’、‘藥之王’、‘國家級新藥’等絕對化的語言,這些在廣告法中是嚴格禁止的;含有違反科學規律,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適合所有癥狀等內容,明顯不合常理……”為了確保消費者的權益,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地教給大家分辨廣告真偽的辦法。看來,面對電視、網絡、報紙、商家自印的各種宣傳資料等鋪天蓋地而來的廣告宣傳,消費者除了冷靜面對、仔細分析外,還要具備一定的甄別能力。
杜絕虛假廣告,除了管理部門下大力氣,加強廣告審批程序、嚴禁虛假廣告出現,同時對違反規定者嚴懲嚴罰外,我們還呼吁,某些商家能恪守職業道德,拾起良心,做個負責任的企業。
【責任編輯: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