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沛)為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蒲縣政法系統圍繞全縣工業轉型、產業富民、民生改善、生態提升、安全生產五項工作,從服務經濟建設發展、維護治安穩定、化解社會矛盾、創新社會管理、建設法治蒲縣、優化政法隊伍六個方面入手,吹響了為蒲縣轉型跨越發展保駕護航的“沖鋒號”。
以服務保障轉型跨越為目標,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一是創優發展環境。履職盡責,嚴辦侵害公眾利益案件、慎辦影響企業生產案件,重拳打擊干擾企業生產經營、侵犯企業合法權益、欺行霸市、制假售價、偷稅逃稅、非法經營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營造平安和諧、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二是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倡導柔性執法,善待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最大限度減少執法辦案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三是強化法律服務。加強對重點領域涉眾型經濟糾紛的監測預警和防范處理,最大限度防范由此引發的治安風險和群體性事件,充分發揮律師、公正、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職能,為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撐。
以“打防結合”為手段,維護社會和諧平安穩定。一是深入開展對敵斗爭。綜合運用情報信息、偵查控制、輿情引導等手段,切實提高全縣政法隊伍維護國家安全能力;二是開展嚴打斗爭。集中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治爆緝槍、打擊電信詐騙、打擊傳銷、破案追逃“六項硬仗”活動;三是加大重點整治力度。集中開展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工礦區、出租房屋、九小場所、校園及周邊“六項整治”活動;四是建立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視頻監控網、街面防控網、社區防控網、單位內部防控網、區域警務協作網、虛擬社會防控網為主要內容的“六網覆蓋”工程,逐步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治安巡邏全方位、內部防控全天候的工作格局。
以標本兼治為基本方法,努力化解社會矛盾。一是堅持源頭治理。各政法機關以源頭治理為目標,保證辦案質量,堅持調解優先原則,切實提高調撤率,認真落實首訪、首辦負責制,切實提高首次化解率;二是堅持聯動調解。實行政法委員會涉法涉訴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征地拆遷、村礦及村企矛盾、勞動關系、醫患關系、交通事故、環境污染六大領域為重點,發揮專業性調解組織作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社會調解四大調解工作機制,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強化督查考評。完善落實月排查、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機制,督促檢查各鄉鎮、各單位認真落實矛盾普查和重點排查工作,嚴格實行月排查和零報告制度,消除隱患,化解積案,減少新案。
以推進網格化管理為重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以縣、鄉、村及社區三級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為重點,以推進縣城中心建設和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為突破,努力打造基層平安建設綜合平臺。一是建立社區管理委員會和社區管理機構,產生社區負責人,配備工作人員,明確職責和任務,與縣委、政府管理部門業務對接。二是建立社區管委會和社區服務中心,劃分網格,確定網格長、信息員,形成網格化管理體制。分類調查采錄網格內居民基本信息和公安、民政、住建、信訪、計生、衛生、文化、殘聯等25個部門45項信息資源,實現縣城社區社會管理全覆蓋。三是推進各鄉鎮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不斷強化五項管理和一項服務,即強化流動人口、特殊人權服務、公共安全、“兩新組織”、信息網絡服務管理,為群眾提供快捷方便高效服務。
以法治建設為保障,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一是推進執法公開。嚴格落實警務公開、檢務公開、審判公開、所務公開制度,確保執法權、司法權規范透明運行;二是加強執法管理。進一步明確執法辦案各環節的執法辦案要求和操作規程,落實執法辦案全程錄像制度,發揮審委會、檢委會和紀檢監察機構對執法辦案活動的監督制約作用,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三是強化執法監督。切實履行監督職責,檢察院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政法委強化執法檢查工作,促進辦案質量的提高;四是推進法治建設。大力宣傳依法治縣、執法為民、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推進“六五普法”活動,優化《法治在線》電視欄目,營造學法、遵法、守法的社會氛圍。
以隊伍建設為根本,樹立政法隊伍新形象。一是加強思想建設。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開展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二是加強素質建設。組織開展各類演講比賽、法律知識競賽、崗位練兵、業務培訓、執法觀摩、法律文書評比等活動,提升政法干警整體素質,培養業務能手和辦案行家;三是加強作風建設。創新完善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工作機制,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重點整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奢侈浪費和攀比享受、慵懶散奢和不思進取、特權意識和霸道習氣四個方面的問題;四是加強廉政建設。落實廉政責任制,加強執法監督,嚴厲查處各種違法亂紀行為。傾力打造一支新形勢下能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科技信息化應用、拒腐防變政法隊伍。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