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崔敏)“本人1991年5月某日中國制造,長183cm,凈重63kg。采用人工智能,各部分零件齊全,運轉穩定,經二十多年的運行,屬質量信得過產品。該產品手續齊全,無限期包退包換,售后服務良好。”這是今年應屆畢業生王鑫在微信朋友圈發出的一則創意“微簡歷”,以期通過新型社交平臺謀得第一份工作。
眼下,找工作呈火熱之勢,編寫簡歷成為很多求職者的必修課。相對跑招聘會、網投簡歷這些傳統求職方式,借力微信和微博類社交工具,依托互聯網的快速、即時、共享等優勢的“微簡歷”正成為求職新寵。
同為應屆畢業生的王斐告訴記者:“‘微簡歷’省時且零成本,140字以內的要求比常規簡歷還要考究功力,并且有加載圖片、視頻、網址鏈接的功能,因此很受求職者們的歡迎,我們班一半的同學都有創作‘微簡歷’的經歷。”記者注意到,微簡歷”的風格可謂五花八門,幽默型看重文筆風趣能夠吸引招聘方眼球,坦誠型則重點介紹自己的性格和實習經歷,別出心裁型將網絡熱詞和流行歌曲都穿插到簡歷中,求職者們“各出奇招”,希望在眾多競爭微博中“一鳴驚人”。
機遇與危險并存,微簡歷”雖然新潮便捷,但信息來源缺少必要的監管,篩選信息時應盡量選擇信譽度高的企業或者加V認證的大企業,避免掉入招聘陷阱。”王鑫提醒道。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