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開QQ或是微信,就被各種網購或代購信息刷屏,本想了解下朋友的近況,可看到的都是廣告。”市民李女士抱怨自己的社交網站演變成各式商品的推銷網。
社交網站商業味兒濃
賈露(化名)是山西師范大學研一的一名學生,平時喜歡在人人網上和同學、朋友互動。近段時間來,賈露突然發現人人網里的“廣告”逐漸多了起來,這些廣告大多是一些在外留學的同學發布的代購信息,以及一些開網店的朋友或是做直銷的朋友對自己的商品宣傳的圖片。賈露說:“人人網是很多同學交流近況的網絡平臺,我已經利用這個平臺有5年時間了,而現在大量的圖像信息充斥著商業的味道。朋友有時會向我推薦一些商品,我礙于情面只能答應,其實這些東西并不是全是我需要才購買的。”記者通過采訪發現,賈露遇到的情況是剛剛興起的社交網店,不少店主利用自己的社交平臺展示自己的商品并推薦給身邊的朋友。有著韓國親緣關系的邵女士說:“剛開始總有一些好友讓我幫她們代購一些化妝品,慢慢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商機,我可以利用我的關系幫更多的人代購,同時賺一些零花錢。”另一位經熱衷直銷的王先生則經常在自己的QQ空間里或是微信里展示一些商品,或分享一些心得。他說:“我的直銷事業剛剛起步,還沒有建立起很好的銷售網絡,我就想到通過QQ空間和微信平臺進行宣傳,好讓一些需要的朋友能及時看到商品信息,促進商品銷售。”
有人贊同有人反感
隨著社交網店的火熱,不少店主認為商品的銷售量得到了提高。邵女士介紹,自從自己在微信上展示了一些熱銷的化妝品后,銷售量就是過去的好幾倍:“現在我每個月能為老朋友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賺了不少的零花錢,我都打算準備開一家網店專門從事代購。”有人認為社交網站上的代購基于朋友間的信任,比普通的網店更值得信賴。一位新媽媽說:“我就是通過在德國的舊同學為孩子代購奶粉,這比在超市或網絡購買更放心,畢竟我們都是十多年的交情了。”然而不少社交用戶卻很反感這種社交網店,家住裕祥花園的魏先生認為:“社交網絡本來是用來聯絡朋友間感情的,可是現在有人卻把它衍生為商業宣傳媒體,關鍵是這些在社交網站上打著友情招牌的商品,還缺乏質量保證。特別是一些代購的商品,即使不滿意,也不可以退貨,又礙于朋友的情面就吃了這個啞巴虧。”
交易時最好多留心眼
與淘寶交易相比,社交商品的交易沒有評價機制、沒有信用擔保、沒有第三方交易平臺,完全基于買家對賣家的信任,存在一定的風險。由于代購一般都是先匯款再發貨,而且看不到別人的評價,如果收到的產品不合心意,要退貨就會很麻煩。為此,記者咨詢了山西堯之天律師事務所的李律師,她表示:社交網店的交易有風險,因為買賣雙方沒有構成契約關系的買賣合同,同時很多海外代購不退只換,如果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很難說清到底是誰的責任。雖然買賣雙方之間有某種信任,但交易過程中最好還是多留心,最好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來購買商品。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