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朋友圈可謂風生水起,不是“求點贊”賺取人氣,就是用一些搞怪軟件互相調侃,最近,很多微信用戶的朋友圈被幾款名為“瘋狂打企鵝”、抓住神經貓”等小游戲刷屏,這些互動小游戲迅速受到熱捧,一度增進了朋友之間的聯系,但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快餐文化”已經滲透了交際圈。
現象
微信游戲 瘋狂刷屏
近日,隨著“神經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火速流行,同類型的幾款小游戲也逐漸火熱起來。最瘋狂時,記者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看到過數十張好友曬出的成績單,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為此,記者體驗了最近的一款游戲“瘋狂打企鵝”。游戲界面由一只北極熊與一只企鵝組成,游戲開始后,企鵝從冰山上滑下來,正好滑到北極熊跟前,手機用戶可以控制北極熊的球棒,把企鵝打飛,打得越遠成績越好。
記者發現,可以將成績發到微信朋友圈炫耀,最好成績為幾萬米。朋友圈中還有不少高成績,于是又有了挑戰的欲望,繼續刷新成績。
熱潮
小小游戲 牽動神經
“有的游戲容易得多,我能玩一下午。”家住公路局家屬院的杜小姐說,開始接觸微信游戲覺得很有意思,隨后發現朋友們的成績越來越好。原來,經過不斷刷新記錄,像“神經貓”一類的游戲出現了低難度版本,而且網上也出現了相應的攻略。
“不過類似游戲出來后,又代替了‘神經貓’,相繼有‘10秒能點多少下’、辨顏色等都很好玩。”杜小姐認為,這些小游戲本身就很簡單,容易上手,不用費多少腦子就能玩,還能作為與朋友交流的談資。“當時我發了一個成績到朋友圈,很久沒聯系的一個同學還留言交流經驗了,也挺好的。”
分析
快餐游戲 來去匆匆
“總體來說,神經貓’這類快餐游戲,來得快去得也快。”華夏心理咨詢師竇躍武表示,這種游戲很多,但周期都很短,不是被模仿,就是有新的游戲開發出來。新事物出現后,舊的就會被遺忘。簡單重復的娛樂感可以滿足人們放松的需求。
“玩手機游戲的大多是年輕人,其實是生活壓力大的表現。”竇躍武說,游戲設置難度低,迎合了年輕人需要放松的心理,玩耍過程中可以得到滿足感,是火爆的重要原因。同時,游戲結束后可以分享成果,滿足攀比心理,相互分享中又相互競爭,提高了大家的興趣。
竇躍武說,一味依賴手機玩游戲,其實是“手機依賴癥”的表現,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長此以往甚至會讓人們患上類似“注意力障礙”的心理問題。朋友間交流,手機成精神寄托,關系也會慢慢疏遠。
預防
充實生活 找到重心
據心理專家介紹,和其他類型的“上癮”相比,手機上癮的糾正更為容易些,最重要的是要意識到這是個問題,并刪除一些“非必要”的軟件。實際上,手機只是一個工具,人是否被其奴役,關鍵在于你能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選擇權。
對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長最好不要給其配備手機;如果給孩子配手機,應該嚴格控制其手機上網流量,并約法三章。對于成年人,建議不要沉溺其中,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著離手機遠一點。
要舍棄手機基本是辦不到的,解決“手機依賴癥”的關鍵在于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盡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要多在現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流,盡量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郊游、健身等。如果對手機依賴過于嚴重,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記者 遆紅戎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