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李靜實習生楊杰)雙十一當天,許多市民把“買下了嗎?”花了多少錢?”等掛在嘴邊,相互展示“秒殺”戰果,狂歡購物節”又一次在網絡締造奇跡。實體店鋪雖不甘示弱,無奈噱頭大于折扣,被迫形成線上線下冰火兩重天。
“雙十一”網購連續多年取得驚人業績,實體店鋪羨慕之余,也萌生了“破界”的想法,早早為促銷造勢。11月11日上午,記者走訪了市區鼓樓東大街的多家商鋪。與網購的火熱態勢相比實體店,可謂是門可羅雀。
某運動品牌專賣店導購無奈地告訴記者:今天全場任意商品都可享受7.8折,不知道是不是優惠力度還不夠大,一些顧客試穿、詢價過后就直接走人了,成交率很低。”隨后,記者登陸了天貓該品牌旗艦店,發現所有商品 5折起,更有一些過季的衣服低至3折。相比之下,實體店的折扣確實不夠誘人。
“我還以為今天活動力度大一些,沒想到滿300元才減39元。同一雙鞋,天貓只需229元,專賣店折后還得360元。”剛從某品牌鞋店出來的程女士一邊埋怨實體店“誠意不足”,一邊用手機淘寶買同一心儀的商品。記者了解到,一些商場、實體店雖然打出了“名品6.5折”狂歡5折區”的特惠,應季的新品卻幾乎沒有折扣,有折扣的大多是過季產品或去年的庫存。
“雙十一”來襲,實體店的促銷之舉卻被顧客詬病,大多人認為實體店“有態度,沒決心,優惠不夠徹底”。室內設計師王女士不禁搖搖頭:要是今天實體店的折扣能跟網上差不多,哪怕比網上貴那么一點,我也會從實體 店買的,畢竟還是實體店有保證。但是,線上線下的價格一比較,我還是決定從網上買吧,哪怕質量差點兒也值了。”網購大戰再度開創輝煌,實體店鋪可望而不可及。經營某女裝品牌的靳女士道出苦衷:有些品牌廠商直接入駐天貓,實力雄厚,貨源充足,做活動自然不遺余力。我們作為代理商,本身拿貨價高,若是打半價,就沒有利潤可言。為了保護實體店的利益,有些品牌對網絡和實體的供貨有所差別。同一件羊毛大衣,網絡特供款可能只有30%的羊絨含量,實體店銷售的衣服含絨量則能達到70%。但是,顧客很少能留意到材質、成分等細節,他們只關注款式是不是一樣,哪個更優惠。”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