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一過,氣溫進一步轉冷,各類取暖用品都被擺在了商場顯眼的位置。特別是一種有著保暖功效的“暖寶寶”貼更是廣受歡迎。最近不斷有市民反映,用過“暖寶寶”貼之后,皮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癥,有的甚至出現了“低溫燙傷”。醫生也提醒廣大市民,在使用“暖寶寶”貼方便簡單地取暖之余,要謹防“暖寶寶”的使用禁忌和潛在威脅。
家住堯都區賀家莊黃寺頭村的郭奶奶,一到冬天就會出現腰腿痛的癥狀,前幾天孫女給她買了一包“暖寶寶”貼,告訴她腰痛時貼上會舒服些。趙奶奶打開后看見都是韓文包裝的“暖寶寶”貼,以為就是普通的膏藥,直接貼在了后腰上,不料第二天早上取下來時,皮膚也隨之脫落,上面還有水泡,疼痛不已,到衛生所檢查后發現是皮膚燙傷。
“每年冬天都會有許多由于取暖用品使用不當來就醫的患者,其中以中老年為主,他們大多沒有仔細閱讀說明,直接將‘暖寶寶’貼在了皮膚上。”市皮膚病醫院醫生告訴記者,這種取暖貼使用時要貼于內衣的外側,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它最高發熱溫度為63℃,可持續12小時至20小時均勻放熱,這樣的溫度持續作用于同一部位時間過長就可能引起“低溫燙傷”。而且“低溫燙傷”和高溫燙傷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等癥狀,如果處理不當或是不及時,就可能發生潰爛,使傷口難以愈合。
醫生提醒,使用取暖用品時,應在皮膚和熱源之間采取一定的隔離保護。一旦不慎發生“低溫燙傷”,應立即用冷水沖洗創面或用包裹冰塊的毛巾冷敷,并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此外,取暖用品并不是人人能用,糖尿病患者、兒童、老年人感覺不靈敏者應謹慎使用,防止“低溫燙傷”。 記者 景文婷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