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我市綜治工作在省綜治辦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市轉型跨越發展大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政法綜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從貼近臨汾實際、貼近治安特征、貼近群眾訴求出發,積極謀求平安臨汾建設的新途徑和新舉措,努力探索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新機制,轉變理念,統籌謀劃,創新方法,攻堅破難,為全市經濟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高點定位 提高認識 全面深化平安臨汾建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綜治工作的開展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和創新綜治工作,市綜治委領導親自真抓實管。2014年2月18日市委召開了全市社會穩定點評會,市委書記羅清宇出席會議,市綜治辦通報了各縣(市、區)在綜治維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一一點評。2014年3月3日召開了深化平安臨汾建設工作會,全面總結2013年我市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表彰獎勵先進,分析形勢任務,對2014年平安臨汾建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羅清宇書記與各縣(市、區)、綜治成員單位簽訂了《2014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把綜治工作與經濟工作、黨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同獎懲。市綜治委于2014年4月份召開了市綜治委各項專項組工作推進會,出臺了專項組分工方案,確保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責任制的全面落實,形成了任務細化分解、責任落實到人、層層有傳遞、級級有壓力、上下齊聯動、共建平安臨汾的良好運行態勢。2014年12月份召開了市綜治委各專項工作年終總結會議,嚴格對照《分工方案》,明確任務完成情況,做到了責任部門化、進度節點化,確保措施落地生根。
固本強基 規范管理 夯實平安臨汾建設基層基礎
加強了基層綜治隊伍建設。2014年7月初,市綜治辦在蒲縣對全市各縣綜治干部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強化集中培訓。洪洞、襄汾、汾西、大寧就綜治職責任務進行了培訓,對綜治干部盡快熟悉業務明確了方向。堯都區專門邀請市綜治辦骨干力量就綜治基層基礎知識對全區綜治干部進行了現場培訓。永和縣選派優秀干部到社區任職,壯大了社區力量,提高了社區管理和服務群眾的能力與水平。古縣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結合工作實際、搜集技術資料編寫了《古縣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培訓教程》,探索制作了直觀、簡單、實用的操作演示光盤,設置縣、鄉、村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報表和相關資料,有效提高了基層網格化管理人員的素質能力。
構建起了以縣、鄉、村三級平臺為支撐的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我市按照省綜治委的要求,將加強基層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建設作為平安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大力實施了縣、鄉、村三級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和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工程。經過努力,全市已建成縣級中心17個、鄉鎮(街道)中心170個、村級中心2963個、社區中心129個,全市共劃分網格7291個,累計配備網格長7291個。截至目前,全市三級信息平臺共受理信息量80976件,處置67789件,處置率83.71%。以三級中心為載體、網格化為基礎、信息化為支撐的基層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初步形成。
加強了綜治基礎經費保障體系建設。一是縣鄉兩級綜治機構經費已納入本地的財政預算。二是各縣(市、區)三級中心分別采取不同辦法,落實了網格長和網格員的待遇與保障。三是三級矛調中心的經費,各縣(市、區)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保障,確保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有人干事、有錢辦事。
六六創安 互聯互動 強力推進平安臨汾建設
持續開展“六場硬仗”行動,形成強大威懾力量。我市持續開展了“打黑除惡、治爆緝槍、打盜搶保民安、打擊電信詐騙、打擊傳銷和破案追逃”為重點的專項行動,全面細化并組織開展了“持續強化社會收繳、嚴查境內境外物流、全面清理涉槍網站、普查涉爆重點人員、精確打擊制販源頭”的治爆工作,廣泛宣傳發動揭露以“資本運作”“原始股投資”“基金發售”等為名“拉人頭”式聚集性傳銷,深挖違法犯罪線索,重點打擊了一批傳銷案件。通過“六場硬仗”專項行動的開展,共破獲“兩搶一盜”案件1412起,打掉惡勢力團伙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16人;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274起,為國家和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551.2566萬元。2014年,全市現發命案50起,全部破獲。全市共發刑事案件7368起,同比下降5.63%,破3234起,同比上升2.4%。其中八類危害嚴重的刑事案件664起,同比下降6.77%,破337起。全市共受理各類治安案件8985起,下降18.31%。總體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目標。
持續推進“六項整治”活動,加大平安建設力度。在開展社會治安六項整治活動中,我市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著力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在全面深入摸排的基礎上,及時發現和確定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為推進重點排查整治的規范化、制度化奠定堅實的基礎。根據重點地區的區域大小、治安問題嚴重程度,建立掛牌整治工作機制。各縣(市、區)綜治委采取領導包案、黃牌警告、掛牌督辦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大整治力度。建立健全考核督導和獎勵機制。2014年全市共整治治安重點地區274家,其中整治城鄉接合部11個、城中村10個、工礦區30家、整治“九小場所”103家、整治出租房屋597戶,掛牌督辦18家,校園及周邊111家,社會治安取得了明顯成效。
持續開展“六網覆蓋”工程,提升治安防控能力。我市扎實推進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建設,全面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水平。將“六網覆蓋”工程上升為“政府工程”“民心工程”,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認真推動實施。一是加快視頻監控系統工作進度。截至目前,全市共計建成視頻監控指揮平臺30個,安裝攝像頭21871個,實現了重點部位視頻監控全覆蓋。二是加大人防隊伍建設。各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全力加強治保組織、聯防隊伍、企業內保干部、各類保安人員、治安志愿者等“五大隊伍”建設工程。三是加強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體系管理。通過大力推行網絡實名制,健全網上巡查機制,暢通網上民意訴通渠道等方式,大力推行對信息網絡的管理。截止到目前,先后處置各類網上有害信息332條,收集上報互聯網信息541條,被上級部門采用238條。
持續做好“六類矛盾”排查,全力消除治安隱患。市綜治委制訂了《在全市開展以“六大領域“為重點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實施方案》,成立了由法院、檢察、財政、發改、教育、煤炭等15家單位組成的六類矛盾化解領導組。人社、環保、衛生、國土等行業主管部門每月組織開展一次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排查活動,力爭將問題消除在內部、消除在萌芽狀態。
持續做好“六類人群”管理,提高服務特殊人群能力。一是社區矯正工作。二是安置幫教工作。三是未成年人群管理。四是加強艾滋病病人的治療與管理工作。
持續開展“六安聯創”行動、樹立平安臨汾新形象。為了進一步深化平安臨汾建設,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全市以“六安聯創”為載體,對基層平安創建擴容升級,明確了平安創建“五步走”時間表,推行以家庭、單位、企業為基礎的“細胞平安”,擴展為村、鄉的“轄區平安”,進而達到縣(市、區)的平安“大格局”,積小安為大安,最終實現全市社會長治久安。在“平安鐵路”創建中,依托“線格化”管理,制定了《以“線格化”管理為抓手,打造六百公里生態鐵路帶五年規劃》。日前,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辦的“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建設”2014(貴陽)年會上,洪洞縣“六城同創”創新社會治理、創優城市形象實踐項目,榮獲2014中國城市管理進步獎和中國社會治理創新范例50佳兩項殊榮。
化解糾紛、強力推進,構建平安臨汾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
建立了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機制。2014年8月29日召開了全市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全市的矛盾大調解工作。2014年11月26日召開現場推進會,對全市的矛盾大調解工作進行了再一次的指導推動。截至目前,各縣(市、區)都已全面完成了矛盾糾紛三級調解中心的建設任務。
開展了矛盾糾紛百日集中排查化解行動。市綜治委通過采取集中研判、分類交辦、掛牌督辦等辦法進一步加大了矛盾處理的力度。堯都區魏村鎮的“1+4”大調解模式、永和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都為我市樹立了典范。吉縣矛調中心調解成功率在98%以上,沒有一起因民事糾紛轉化成刑事案件或上訪案件。
開展了影響村委會換屆選舉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化解行動。圍繞第十屆村委換屆選舉工作,制定下發了《關于政法機關保障第十屆村委換屆選舉秩序的工作方案》,認真落實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強化普法宣傳、矛盾化解、法律服務、依法治理和嚴打整治等各項工作,各縣(市、區)由政法委書記掛帥組織協調,鄉鎮黨委書記親自部署、組織實施,以鄉鎮(街道)為單位,以省綜治委確定的9類主要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為重點逐村進行了排查。
健全機制、強化宣傳,爭創平安臨汾建設新典型
加強宣傳機制,營造綜治輿論氛圍。我市各縣(市、區)、綜治成員單位緊緊圍繞平安臨汾建設這一主題,在全市范圍內廣泛深入地組織開展了綜治宣傳月活動,市綜治辦制定了詳細的、切實可行的、而又便于操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宣傳月指導思想,確定了活動的主要內容,使活動做到有的放矢。構建規范體系,推進綜治信息建設。選聘百余名司機加入信息員隊伍,延展了信息感知觸角,優化信息員隊伍結構,擴大了群防群治基礎力量。襄汾縣將信息員與網格長結合,加大對信息員的培訓力度,提升了工作水平。組織各縣(市、區)綜治辦主任、信息員就如何做好信息報送工作進行了專題培訓,各縣(市、區)綜治辦也按照要求分別進行了專題培訓。
2015年,全市綜治工作將嚴格貫徹執行省綜治委的安排部署,緊密結合實際,圍繞“社會治安大整治、社會治安大防控、社會矛盾大調解、社會管理大服務、平安臨汾大創建、綜治隊伍大培訓”六項任務,加強工作部署,加強任務落實,不斷提高綜合治理科學化水平,建設具有臨汾特色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進一步推動平安創建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記者 白潔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