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告別家人、背起行囊、重踏征程……春節的余味還未散盡,一批進城務工人員又將懷揣著自己的夢想,開啟了新一季的“打拼之路”。如何選擇中介機構才能讓人放心?簽訂勞動合同,又該注意些什么?……2月25日,節后上班第一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科科長閆建信,就勞動者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答疑解惑。
提防“熟人”來“搭橋”
據閆建信介紹,在返城務工的勞動者當中,很多人都是通過中介機構或者親戚、朋友“牽線搭橋”等方式,來尋找工作機會。因此,由于自身自我防范意識、勞動維權意識等相對比較淡薄,而導致不慎跌入“陷阱”的事例也時有發生。
“一些進城務工人員采取熟人‘牽線’的方式找工作,在工資待遇方面,常常是‘說’的比‘拿’的高出很多,以此所謂的‘高額收入’來對求職心切的務工者進行誘惑。結果,常常是去了一看,才發現自己迷迷糊糊中掉入了非法傳銷的陷阱中。”為此,閆建信提醒勞動者,尤其是對于前往外地求職的務工者注意,務必提高警惕,建議去當地的人社部門、工商部門對用人單位進行事先“摸底”,看所選擇的用人單位,是否進行了登記備案。同時,對企業的招工信息也應做到心里有底。
中介“找活”看仔細
春節過后,五花八門的中介機構也成為了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第一站”,然而,一旦遭遇“黑中介”等非法中介機構時,勞動者卻是“丟了錢財又惹氣”。
“選擇中介機構時,一定要查看其是否‘三證齊全’,也就是《職業介紹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及《收費許可證》,同時,以上證件必須上墻公示,并標注有舉報電話?!蓖瑫r,閆建信說,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還應當是具備相應職業資格的專職工作人員。
此外,閆建信提醒廣大務工人員注意,個別非正規的中介機構,常常是收費項目相對繁多,比如報名費、健康費、押金等,多在100——200元不等。為此,勞動者在求職時,一定要弄清相關繳費標準和規定,不要輕易繳費?!袄?,一般正規的中介機構不能向勞動者收取押金,不能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等相關證件,不能提供虛假的就業信息,也不能為未有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提供中介等。
合同條款要盯緊
勞動合同是維護用工者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為此,閆建信提醒大家,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勞動報酬以及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相關條款。比如勞動報酬,一定要寫明工資支付標準、支付項目、支付形式以及支付時間等具體內容,以便將來發生勞動爭議時,能夠有效維護勞動者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些務工人員與用人單位只達成口頭協議,而沒有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這樣一旦出現問題,也為我們處理勞動糾紛帶來了一定難度?!遍Z建信呼吁廣大務工者,簽訂勞動合同直接關系到切身利益,因此,一定要認真對待,切不可大意。
打工不容易,維權要牢記。在此,閆建信借本報提醒勞動者,一旦與用人單位出現糾紛,可撥打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電話12333,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記者成華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