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過了保修期的家電發生故障,不少市民會選擇在家附近的維修店維修。然而,很正常的維修行為,卻滋生了不少“事端”。5月3日,記者走訪市區一些家電維修部發現,這些店鋪均是以“議價”的形式收費,且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不少市民因此“挨宰”。
市民反映
收費標準不統一
日前,穆先生稱,他家的電飯煲壞了,拿到平陽廣場附近的一家維修店去修,檢查后得知需要更換插頭接口,穆先生花了60元才修好電飯煲,過了數日,穆先生前往小區附近的一家維修部購買零件時,店主告訴他被“宰了”,修好電飯煲只需要20多元。“一家要60元一家要20多元,為何差價會這么大?”穆先生說,消費者是外行,與對方談價格時,并不知道成本價是多少,他呼吁家電行業應該有一個統一的定價標準,我之前做過生意,產品的進價都差不了多少,如果賣價差得離譜甚至翻了倍,就有坑騙的嫌疑,每家維修店都應該有價目表,讓大家明明白白消費。”無獨有偶,市民蘇女士曾經因為維修家電的事,心煩了好一陣子。“我家的洗衣機壞了,過了保質期,我就隨便找了一家維修店進行維修,誰能料到,不僅花了冤枉錢,還給自己添了堵。”蘇女士說,維修人員更換了排水電機,要價600元,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蘇女士支付了500元,除此之外,還要支付上門費和檢查費。
事后,路過一家維修部,蘇女士順便問了一聲,得知在這家維修部更換排水電機只需300元,這讓蘇女士懊惱不已。
記者調查
服務費用無法衡量
當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小型家電維修店,詢問更換電視機顯示屏需要多少錢,不同的店家開出了不同的價格,并且沒有價目表可循。
在解放東路一家家電維修店,記者稱有一臺電視機需更換顯示屏,店內沒有價目表,老板開口要1200元,稱一直都是這個價錢,如果不著急的話價格可以再商量,但是不會浮動太多。
“每個零件價格都不一樣,電視機和手機一樣,最貴的就是屏幕。”另一家電維修店要價900元。在這家店中,記者也沒有發現價目表。老板稱這價格是行內最低。
在一些品牌家電和大型賣場的售后服務中心,收費項目都清清楚楚地標在了價目表上。記者來到某品牌電視機店鋪內,工作人員稱,家電在保修期內免費維修,過了保修期,消費者需要承擔上門檢查和更換零件的費用。在售后維修時,每一項服務項目價格都明明白白寫在價目表上,消費者能做到明白消費。
“像我們這樣的維修店價錢也都差不多,沒有明碼標價的原因是,電子產品推陳出新太快,根本來不及制定。況且我們維修的牌子、型號太多,無法去制定,關鍵收費不是很高,在品牌售后的維修費用比我們貴多了,一般人東西壞了都會拿過來維修,我們也只是收取零件的費用。”在某電腦城工作的維修師李師傅說。
那么,為何家電維修行業會采取“議價”的形式?李師傅說:“家電維修是一項技術活,零件可以用進價成本去衡量,但服務費用很難有標準。”要維修家電,首先要找到原因,有時候花了很大工夫去拆解,最后發現零部件沒壞,只是出現了小故障,這時,費用就沒法用標準來衡量。“很多消費者誤以為,維修家電所花的錢,就是更換零件的錢,但實際上不是。大多數維修店的維修費用是換零件的錢加上服務費。”李師傅說。
物價部門
現在不是監管部門
在調查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關于家電的維修費用,完全是市場調節價,采取討價還價的議價方式。對此,經營電腦維修生意的裴先生提醒市民,家電維修項目主要包括零部件、檢測、檢修、上門等四項費用。“品牌產品的零部件價格,公司都有明確規定,建議去正規的維修店維修。”市物價局價格舉報中心的工作人員稱,該部門不是家電維修行業的監管部門,家電維修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但任何收費項目,都應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如果消費者在同一家店鋪維修,遇到收費不一的情況,可保留好維修憑證,撥打熱線舉報。”
相關鏈接
《家用電器維修服務明碼標價規定》中明確規定,家電維修服務經營者應當按照本規定實行明碼標價,公開明示家電維修服務的價格以及相關內容:家電維修服務經營者實行明碼標價,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價格法律法規和政策:家電維修服務明碼標價的內容應當包括,服務項目(包括檢查費、修理費、需要上門維修服務收取的上門服務費等)、收費標準;修理輔料、零配件的品名、產地(國產標省名,進口標國名)、規格、計價單位、零售價格等;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是明碼標價的管理機關,對家電維修服務經營者執行明碼標價規定的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家電維修服務經營者不按本規定明碼標價,或者利用標價形式和價格手段進行價格欺詐的,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關于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實施行政處罰。
該規定還公布了價格舉報電話12358。(梁娟)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