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從1月4日開始,我就一直忙著找工作,去過快餐店、服裝店及手機店,可得到的答復統統是‘不需要’。我在網上發布的求職帖子,更是無人問津。”求職屢屢碰壁,大三學生楊琦不禁感嘆,寒假里,想找份短工真難!”
現狀:“短工一族”不再走俏
楊琦就讀于西安某高校,每次放假回到臨汾,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投簡歷。往年不怎么費心,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短期工。而且,我與一家西餐廳合作得非常愉快,一放假,我就跟那家店的店長表達了求職意愿,但店長很委婉地拒絕了。”令楊琦沒有想到的是,今年的“短工市場”大不如前,連最容易鬧“用工荒”的餐飲業都不缺人,這讓她感到驚訝。
與楊琦“同病相憐”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圖片設計專業的吉遇也遇上了這樣的尷尬。她在某中介公司繳納了200元介紹費后,至今沒有接到一個合適的崗位邀約,為此頭疼不已:中介介紹的活兒不是發傳單,就是給別人打推銷電話,薪酬也很低,每天在15元—20元。”
對于“短工一族”而言,較為理想的工作是餐廳服務員、服裝導購及產品促銷等,工作環境相對較好,且每月的收入能維持在800元—1000元。但是,記者登錄了58同城、趕集網的學生兼職專區后,發現急需的“人才”大多為網絡客服、傳單員等,有的工作環境惡劣,有的存在跨區域性且收入無保障。
探因:經濟疲軟供大于求
是工作難找,還是市場需求少呢?一連多天,記者走訪了市區多條主干道,發現“急聘廣告”不再滿天飛,不少商鋪還面臨著裁員的抉擇。
“以往,一到寒暑假,我們店至少要招四五個短期工。有些孩子雖然是新手,但表現很突出,還任勞任怨,我也愿意跟他們打交道。”平陽街某餐飲店負責人李先生長嘆一口氣,無奈地擺擺手道,從元旦開始,至少有20個孩子過來咨詢打工事宜。可是,今年生意不好做,有時顧客還不如服務員多,我壓根兒就沒打算再招人了。”
財神樓市場某童裝店剛掛出“招聘一名短期導購”的海報,一天之內就接待了十幾位求職者。前來應聘的大二學生趙雪紅明顯有些信心不足,她失落地說:招工的商家太少了,能碰上滿意的實在不容易。沒想到應聘的人這么多,我覺得我希望不大。”
應對:曲線就業”切莫盲從
找份短期工不容易,一些大學生病急亂投醫,盲目地投入到“新工作”中,隨后卻發現是騙局一場。市人社局勞動監察科科長閆建信提醒:尋找短期工前要想明白自己的求職目的,不要隨意向用人單位繳納任何費用,尤其要警惕高薪工作及文字錄入、淘寶刷信譽、需交押金的兼職。應聘時先考察心儀單位的資質,談好待遇再上崗,以免吃了啞巴虧。”此外,一些“短工族”決定自謀出路,有的干上了“微代”,有的擺起了地攤。
“我在網上批發了一堆小飾品,每晚在平陽廣場售賣。由于天氣太冷,我一般只擺一兩個小時。雖然收入不穩定,好在時間相對自由,還能積累社會經驗。”山西師范大學曉敏說,上手快”的行業競爭也激烈,經驗不足就會導致壓貨的風險。大學生們若想趁寒假“創業”,一定不能急于求成,最好三思而后行。
記者 成華 李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