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物流業發展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一組數據有力地證明我市物流業的繁榮。目前,全市共有注冊物流企業158家,貨運企業266家,年貨運量達300多萬噸,在中西部城市名列前茅;全市快遞品牌企業有申通、中通、圓通、百世匯通、韻達等26個,快遞網點821個,其中分支機構387個,末端網點434個,快遞從業人員3000多人,年投遞量超過500萬件;2015年,全市物流業實現增加值31.73億元,物流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6%,占GDP的比重達到2.73%……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緊緊圍繞把我市打造成為中西部現代物流樞紐城市和黃河金三角現代商貿中心的目標,上下聯動、合力推進,全市物流業呈現了快速發展的態勢,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質量明顯提高,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臨汾市被國家商務部等十部委授予全國66個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之一,全省共有3個市入選;在黃河金三角的四市中,我市是唯一入選的城市。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近年來,我市鐵路、公路網絡建設不斷加快,大西高鐵、中南鐵路、霍永高速、臨吉高速等鐵路、高速公路相繼開通,臨汾民航機場實現通航,長臨高速、吉河高速等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設,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直通青島、連云港、天津等港口,全市形成了陸、海、空立體的交通、物流網絡。2015年,全市鐵路營運里程達1935公里,公路總里程超過1.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2公里。重大物流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臨汾空港物流園區、興榮物流園區、晉潤國際農副產品冷鏈物流、海吉星農副產品物流園、城南煤焦物流、霍州聯源物流、洪洞華北物流等大型物流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服務功能的物流園區、物流節點和配送中心。
物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物流方式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全市傳統物流不斷延伸服務鏈條,通過多業聯動、跨界融合等方式,加快向現代物流經營轉型。企業聯盟、連鎖經營、互聯網平臺等新型運營模式不斷涌現,2015年我市積極整合物流資源,成立了臨汾市物流(聯盟)協會。物流企業積極創新經營方式,做大做強。臨汾興榮物流公司目前擁有牽引車110輛,掛車136輛,各類加盟車輛200多輛,停車 場和倉儲面積15000平方米,總資產1.5億元,年運量達100萬噸,為山西三維、臨汾染化、山西恒泰、上海晨光食品、廣東唯美陶瓷等省內外知名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其擴建項目占地200畝,總建筑面積45000平方米,并建設有農村物流配送中心,著力解決城鄉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企業已發展成為全市物流行業的領軍企業。
“互聯網+物流”融合發展,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技術與物流業加快融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O2O)的商業模式蓬勃發展。車聯網、智能跟蹤等信息技術在貨運物流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跨方式、跨行業、跨區域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取得積極進展。市商務局與市郵政管理局密切合作,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快遞業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的意見》,共同推動電商+物流快遞協同發展,目前以臨汾圓通、韻達為代表的快遞企業已建成一批農村電商服務站,并與一些銷售電商形成穩定合作關系,快遞+電商協同發展取得實效。臨汾恒健商運通倉儲物流公司利用原焦鋁廠舊址,建設綜合倉儲、電商、物流、配貨、小型加工為一體的物流園區,目前已入駐電商、快遞、物流企業近20家。
物流業與相關產業加快融合,服務促進作用日益增強。物流業已逐漸滲透到工業、農業、商貿流通業、旅游業等各個領域,特別是對我市制造業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山西華翔集團是全省裝備制造業七大旗艦企業之一,整體規模在中國民營鑄造企業規模中排名前五,目前公司注冊資本達3.63億元,年產25萬噸精鑄產品和1億件機加工產品,產值18億元,產品輻射全國及海外市場。該公司通過與美的集團安得物流簽訂戰略協議,實行物流外包服務,5月28日又開通了專門定制的首趟“華翔項目特需班列”,采用定車次、定編組、定時間、定路線、定停站的“五定”運輸方式,實現“一站直達、高效準時”安全快速運輸服務。山西立恒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控股的山西聚鑫物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互聯網+”技術,創建了“56找貨”電商物流平臺,它有效整合了貨源和車輛資源,讓貨運市場更加智能、便捷、可視、可控,實現司機、貨主與企業的三方共贏,“56找貨”電商物流平臺2015年上線不到半年,注冊車輛就超過18000輛。記者 王長波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