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市檢察機關按照省檢察院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立足臨汾檢察工作實際,采取多項有效措施,在全市檢察機關黨員干警中深入開展“學黨規黨章、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活動。同時,堅持把學習教育與服務大局、檢察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凝聚精氣神,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做到兩手抓、兩促進,服務大局意識、攻堅克難意識、改革創新意識和敢于擔當意識顯著增強,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干警履職能力明顯提升,檢察業務工作成績突出,進一步助推全市檢察工作科學發展。
行動——助推非公經濟發展
服務大局意識顯著增強
今年以來,該院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多措并舉,積極探索服務和保障非公經濟發展的途徑與方法,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營銷環境,確保臨汾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8月10日,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苑濤來到山西省永鑫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開展調研走訪,為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調研過程中,苑濤深入生產一線,實地參觀項目建設現場和生產車間,詳細了解了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情況,聽取了企業負責人關于產品研發情況的介紹,并就當前非公有制企業在生產經營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和司法需求同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探討。這是市檢察院制定《臨汾市檢察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非公企業工作制度》之后,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到包聯企業走訪調研。苑濤表示,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檢察機關將積極履行檢察職能,主動加強與非公有制企業的互動聯系,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內,保護非公企業,在推動臨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中有所作為。
市檢察院結合自身實際,研究制定了《臨汾市人民檢察院關于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共分五個部分,就全市檢察機關如何更好地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服務、保障和促進全市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提出了18條具體意見。
為確保《意見》落到實處,5月底,經市檢察院與市工商聯協商,雙方聯合出臺了《日常聯絡制度》《聯席會議制度》《臨汾市檢察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非公企業工作制度》等3項制度。《日常聯絡制度》旨在加強與市工商聯、非公有制企業的聯系,協調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有關法律問題,對日常聯絡的主要內容、主要形式和聯系方式、聯系人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聯席會議制度》旨在加強與市工商聯以及各行政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配合、會商,促進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對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參會人員、主要任務、召開時間和會議組織進行了明確;《臨汾市檢察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非公企業工作制度》旨在增強服務非公有制企業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對全市兩級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企業對象、聯系內容、聯系形式和注意事項進行了明確。
根據市檢察院統一安排部署,全市兩級院領導班子成員主動加強與當地工商聯的聯系,每名班子成員均定點聯系了1個非公有制企業或1名非公經濟人士,深入定點包聯企業開展調研走訪活動。調研走訪中,兩級院領導班子成員深入企業一線,與企業員工面對面交流,向企業負責人和管理者介紹檢察機關的職能,并詳細了解了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狀況和當前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走訪調研結束后,市院及時收集整理調研材料,對當前非公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歸納梳理,有針對性地制定服務措施,加大服務力度,增強服務效果。截至目前,定點包聯的154名兩級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全部深入到定點聯系非公有制企業走訪調研。
行動——簽訂辦案責任狀
攻堅克難意識顯著增強
在檢察工作中強化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黨員干部執行力和落實力,以學促做。市檢察院反貪局今年上半年僅立案46件66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8.8%。針對立查案件數量大幅下滑的局面,該院通過與基層檢察院反貪局長簽訂辦案責任狀,市檢察院反貪副局長包片跟蹤督導等模式,積極發揮全體黨員干部的組織引領作用,奮勇擔當,攻堅克難,高效開展反貪辦案工作,6月15日至7月30日,市檢察院反貪局辦案成員連續奮戰45天,立查65人,迅速扭轉了立查案件數量大幅下滑局面。截至7月底,全市共立查123人,立查人數位居全省第一。
為確保6、7兩個月辦案工作高效推進,該院反貪局成立線索研判小組,細致梳理,篩選重點線索35件,這些線索向基層檢察院分流后全部立案,成案率100%。成績的背后體現的是市院反貪干警的黨性修養和奉獻精神。全局20余名黨員干警克服家庭困難和個人疾病,加班加點,連續奮戰,有時為了掌握確鑿證據,他們要馬不停蹄奔波在多地,牛全喜副局長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在查辦洪洞涉農專項案件時,由于連續工作多日,病情加重,即便是這種情況下,他依舊發揮共產黨員的釘釘子精神,靠吃止痛片止痛,堅持不拿下案件絕不下火線。反貪局偵監一處副處長王文娟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在6月份的一次專案中,連續十多天沒有回家,就連孩子生病都沒有顧得上看一眼。干警薛鵬林,心臟做過搭橋手術,為了堅決完成辦案任務,帶著救心丸奔波在辦案最前線,在他們身上處處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對事業的忠誠和奉獻。
行動——“互聯網+陽光百姓工程”
改革創新意識顯著增強
2012年以來,臨汾市涉農領域職務犯罪案件占反貪立案比例,由2007年的18%上升到85%,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征地補償、糧食直補、惠民款項等領域,嚴重阻礙了“三農”政策落實,敗壞了黨和政府形象,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損害了廣大農戶切身利益,使涉農信訪、上訪問題居高不下,影響了社會穩定。臨汾市涉農領域點多、線長、面廣,涉農部門多達30余家,涉農項目上百余項,每年涉及資金近百億,關系千家萬戶。在涉農資金流通過程中,涉農部門各自為政,扶貧惠民資金落實隨意性大,缺乏一整套完整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導致涉農資金被截留、挪用、私分、侵吞的現象時有發生,職務犯罪案件高發。
面對嚴峻的形勢和繁雜的系統化預防工程,僅憑檢察機關單打獨斗,難免顧此失彼,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為此,市檢察院自2011年起連續三年,在曲沃縣開展試點,率先提出“陽光百姓工程”,探索出運用“報備、公示、核查”工作模式,圍繞資金流向搞好監督,圍繞百姓需求搞好服務的寶貴經驗。為有效預防涉農領域職務犯罪,切實斬斷伸向農民的黑手,該院在開展涉農領域職務犯罪社會化預防大格局建設工作中不斷探索創新,在曲沃經驗的基礎上,將“互聯網+”的理念融入“陽光百姓工程”,創新研發了“陽光百姓工程涉農資金監管系統平臺”,即“互聯網+陽光百姓工程”,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對涉農資金的有效監管,構建了以檢察機關為主導,財政、涉農部門共同參與的預防涉農領域職務犯罪新格局,讓每一筆涉農資金都能惠及百姓,真正使涉農資金在“陽光”下晾曬、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涉農服務在“陽光”下開展。
該系統于今年3月份正式上線運行以來,運行良好,效果初步顯現。通過該監管系統,從制度和程序上杜絕了涉農資金流通過程中的層層截留和“跑、冒、滴、漏”等現象,有效預防了涉農領域的職務犯罪,實現了對全市涉農資金運行情況的精準監管,打通了涉農資金真正惠農的“最后一公里”,確保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該系統通過對人力資源的有效整合,把全市100余個涉農部門和2900余人全部納入到監管體系中,變少數人監管為全社會監督,同時通過激勵群眾廣泛參與,改變了涉農資金的監督和管理模式,變部門管理為集中管理,實現了資金管理由封閉運行向公開運行的轉變,構建了社會化預防大格局。截至8月底,該系統共監管涉農資金40.7億元,全省11個地市已經全面推廣了臨汾做法。“陽光百姓工程”的經驗做法經《檢察日報》刊載后,全國各地檢察機關紛紛前來學習取經,實現了楊司檢察長提出的走出臨汾、布局全省、推向全國的要求。
行動——改變模式加大監督力度
敢于擔當意識顯著增強
臨汾市兩級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不斷創新監督方式、強化監督力度,在全市公安機關成立了偵查監督檢察室,著力解決監督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時的問題。自今年1月份以來,充分利用警綜平臺,監督實效進一步增強,實現了對公安機關偵查活動的同步動態監督。堯都區檢察院派駐檢察室工作人員通過登錄公安警綜平臺,查閱公安機關辦案情況,發現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線索,遂啟動立案監督程序,要求公安機關說明理由,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對受理的3起故意傷害案主動立案,森林公安分局主動撤案一起盜竊案。浮山縣檢察院利用警綜平臺及時發現一起以行政案件處理的故意殺人(未遂)案件,并成功監督公安機關立案。省檢察院楊司檢察長對臨汾檢察機關偵查監督檢察室的這一成績進行了批示:“作用發揮得很好!要注重在成效上下工夫。”
市檢察院公訴部門積極改變傳統工作模式,在開展針對公安、法院程序違法的監督工作中,公訴一處一改以往通過溝通、協調的方式解決此種問題的工作模式,在糾正對公安、法院程序違法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在今年開展的“訴訟監督年”活動中,公訴部門進一步增強監督意識,突出監督重點,注重監督實效,在糾正偵查違法、審判違法和刑事案件抗訴上下工夫、做文章,充分發揮了帶頭監督、率先監督的引領作用,截至10月底,共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15份,并已全部得到整改落實。其中,糾正縣級公安機關違法行為14件次,糾正臨汾市中級法院審理程序違法1件次。全市兩級公訴部門以辦案為切入點,綜合運用糾正違法通知書、檢察建議、抗訴、列席審委會等多種方式,對偵查和審判活動進行有效監督,特別是在刑事審判監督工作方面,兩級院公訴部門共提出抗訴案件34件50人,同比分別上升33%和14%;審查支持縣院抗訴9件11人,已改判3件3人,同比分別持平;共發出糾正審理違法意見書71件次,已糾正68件次,同比分別上升48%和47%,取得了明顯成效。 記者 趙京紅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