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子女散去,父母心里孤獨。開心團圓的新春佳節已在悄然間落下帷幕,隨著子女們的陸續遠離,告別了歡樂相聚的幸福時刻,許多老人也患上了“節后分離癥”,心理上陷入“情感空巢期”。
共享團圓飯 心里難割舍
“過年的這幾天,兒子、女兒從北京、大同、山東各自帶著自己的孩子趕了回來,原本冷冷清清的家變得特別熱鬧。”家住鐵路大宿舍小區的張先生,回憶起過年時的點點滴滴猶如放電影一般,令自己倍感欣慰與溫暖。
為了不給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們添麻煩,平日里,身體還算硬朗的張先生早已適應了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一年到頭盼春節,能和兒女們共享團圓,很開心。
“從除夕的年夜飯,到初五的‘破五餃子’,一家十幾口天天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美味佳肴,暢談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孫子們歡樂的笑聲此起彼伏。”張先生說,正月初六,隨著孩子們的陸續返程,他的心里瞬間感到失落,就連吃飯也覺得不是滋味。
兒女伴左右 別后心里空
同張先生一樣,家住市區向陽路食品小區65歲的劉女士,面對子女們春節過后各自返回工作的城市,她備感孤寂、煩躁與空虛。
“兩個兒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過年期間,孩子們都回來了,雖然我和老伴忙著準備年貨,但心里很高興。”劉女士說,在全家人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吃餃子、看春晚,共度除夕之后,大年初一,兒女們就帶著老兩口一起開啟了“蘇杭之旅”的春節旅程。
看美景、品美食、享團圓、過大年……短短幾天行程,大家一同享受在旅行中度過新春佳節的愉快與開心。
“相聚的時刻總是短暫的,這不,孩子們準備上班了,面對分別,我們心里頓時感到一種熱鬧過后的孤獨,這幾天,整個人都覺得沒精神,心里空落落的。”
關切莫中斷 溫暖父母心
面對一些老年朋友出現的心理問題,從事多年心理學研究的劉老師表示,新春團圓過后,瞬間重回空巢狀態,這樣的反差使不少老年人心理上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很容易導致情感上的“抑郁”。
“春節過后,面對空蕩蕩的房間,老人們應盡快拾起平時生活中的興趣愛好,讓自己忙碌起來。”劉老師說,節后這段時間,老人們應盡量保持生活規律,這樣才不至于因生活方式的轉變而影響到情緒,進而平穩回歸到節后的生活。
“同時,節后子女最好通過打電話、發微信、視頻聊天等方式向父母親問候,以緩解老人的思念之情,幫助他們早日度過‘心里空巢期’。”劉老師建議。
記者成華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