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相隔1000公里,從南京到臨汾,他們如約而至;血脈相融76年,從烽火歲月到山河安瀾,這份綿長情意始終牽絆。在臨汾解放76周年之際,東部戰區陸軍“臨汾旅”官兵代表回“娘家”探親,親眼見證先輩曾浴血奮戰的熱土如今取得的飛速發展,感知這方土地上勤勞樸實的人民不負革命先輩遺志,用雙手創造的幸福生活。
“臨汾旅”是從臨汾走出的雄獅勁旅。76年前,腳下的這方紅色熱土曾發生了中國解放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臨汾戰役”。人民解放軍歷時72天鏖戰,采用坑道爆破方式,成功解放臨汾。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23旅戰功卓越,被授予“光榮的臨汾旅”,是戰爭年代由中央軍委授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中最大建制的榮譽單位,也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支以地名命名的勁旅。
5月16日至17日,“臨汾旅”官兵代表一行先后走進臨汾革命歷史公園、臨汾解放紀念館、“光榮的臨汾旅”獎旗頒發舊址(現洪洞第一中學所在地)、洪洞大槐樹革命烈士紀念亭等地,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先烈遺志。
在臨汾革命歷史公園,一幅幅浮雕再現了從1948年2月戰前指揮所成立,至6月4日“臨汾旅”授勛的攻堅過程,同時包含了播撒革命火種、霍州會議、紅軍東征、華北抗戰中心、光榮的臨汾旅等8個歷史重要事件。“臨汾旅”官兵代表久久凝望,仿佛當年的那一場場戰役再次浮現眼前,讓人血脈僨張。
在參觀過程中,一群在不遠處跳舞的阿姨們看到身著軍裝的一行人,便上前詢問,得知是“臨汾旅”官兵,難掩激動之情,立刻將官兵們團團圍住,你一言我一語地向他們表達著感謝,“謝謝你們,最可愛的人,是你們的先輩浴血奮戰才換來我們臨汾的和平解放,你們就是我們最親的人。”帶隊的阿姨麻福花還組織大家現場唱起了《光榮的臨汾旅》戰歌,歌聲響起的剎那,現場所有人都被深深感動。麻福花說:“我們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心中感謝,就給你們深深鞠一躬吧。”
看著如此深情厚誼的臨汾人民,“臨汾旅”官兵代表也鄭重地回敬了一個軍禮。“臨汾人民哺育了我們,臨汾是‘臨汾旅’官兵的‘娘家’,臨汾人民是我們的‘親人’。”該旅大校政委周忠廷深有感觸地表示,“臨汾旅”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臨汾市委、市政府和臨汾人民的大力支持,“臨汾旅”和臨汾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隨后,“臨汾旅”官兵代表一行走進臨汾解放紀念館,先輩英勇戰斗、不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感染著大家。作為“臨汾旅”的新生力量,已經有12年軍旅生涯的楊初格西感受頗深:“先輩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依然頑強拼搏,不僅打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的勇猛氣魄,也將人民軍隊為人民的精神與思想淋漓體現。我們作為和平建設時期的中國人民子弟兵,更要堅定理想信念,淬煉打贏本領,發揚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將‘臨汾旅’猛、犟、狠、拼四股勁用到實際訓練中,守護祖國和人民歲月靜好。”
時光荏苒,烽火歲月過去了76年,但革命先烈在這方熱土上戰斗過的痕跡依然被保存完好,英勇故事仍然在傳唱。你們聽,鏗鏘嘹亮的青年宣誓聲在洪洞第一中學校園里響起。
時間軸撥回1948年6月4日,也就是臨汾攻堅戰役勝利的第18天,時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的徐向前,在洪洞第一中學操場親自向戰役中戰功卓越的第8縱隊23旅頒發“光榮的臨汾旅”獎旗。自此,“光榮的臨汾旅”稱號響徹中華大地,也成為了一代代“臨汾旅”官兵心中刻骨銘心的驕傲。
當“臨汾旅”官兵代表一行再回洪洞第一中學,師生們也飽含熱情歡迎他們“回家”。這場追尋先輩足跡、跨越時空的再度“相逢”,不僅是精神的傳承,更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仰與堅守。操場上一幅幅舊照片承載著一段段光輝故事,告誡著更多后人賡續前行、奮楫爭先。誠如洪洞第一中學學生代表所言,革命精神代代傳承,紅色血脈綿延賡續,請革命先烈安心、解放軍叔叔放心,我們青年一代一定奮力拼搏、好好學習、踏實肯干,跑好屬于我們青年這一代的接力棒。”
此外,“臨汾旅”官兵一行還走進洪洞大槐樹烈士紀念亭,瞻仰悼念為解放臨汾犧牲的革命先烈,并敬獻鮮花,表達崇高敬意與深切緬懷。
歲月更迭,年輪劃過。如今,臨汾這個革命老區,這座英雄之城、紅色之城,已然成為了一個飛速發展的現代化之城,處處充滿著希望,涌動著生機,這也感染著“臨汾旅”官兵一行人。大家紛紛表示,臨汾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臨汾人民安居樂業,這就是對先烈的最好告慰和銘記。祝福臨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臨汾城市發展越來越好。
帶著“臨汾旅”官兵代表的祝福,400萬平陽兒女也必將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新征程的賽道上為臨汾加快實現“三個努力成為”持續賦能,一起“愛臨汾·贏未來”!
記者 趙俊 王凱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