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每年9月是學生們開學的時間,在他們的開學清單里,從基本的筆、練習本、習題冊等學習用品,到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應有盡有。文具店、書店、商場等地方也迎來了“開學經濟”的銷售高峰。不過,面對琳瑯滿目的各類商品,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選擇了理性消費。
近日,圍繞“開學經濟”的消費觀,記者展開了調查。
在臨汾三中附近的一家大型文具店,從筆記本、中性筆到各類書包、筆袋,琳瑯滿目的商品吸引了眾多家長和學生前來購買。該店負責人李女士告訴記者:“每年開學前后,店內的客流量都會上升,銷售額相比平常也會增長不少。”
記者了解到,隨著文具市場的迭代升級,創新類文具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當然價格也會更貴一些。在該店內,開學將升小學四年級的萌萌(化名)正在挑選文具盒,她說:“我喜歡買卡通樣式的文具,我覺得它們很好看!”
雖然萌萌喜歡,但最后她的家長卻還是從理性出發,給她購買了樣式簡單、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的文具。“創新類文具雖然好看,但性價比不高,我還是會鼓勵孩子用一些實用性更強的文具。”某位家長說。
除了文具,各類課外輔導書籍資料也成為開學季的搶手貨。記者注意到,不少家長為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新學期的學習任務,紛紛提前購買輔導教材,尤其是針對高三年級學生的學科類教材需求尤為旺盛。
在一家書店,記者發現,該書店為了吸引更多顧客,推出了特價圖書、滿減滿贈等促銷活動。店員在介紹時表示:“針對開學季,我們店提前做了大量的備貨,同時也對熱銷書籍的擺放做了位置的調整,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前來購買。”
相比于文具,廣大家長和學生在選擇課外輔導書籍資料上,顯得更加深思熟慮。一位高中生告訴記者,他們現在選購學習用書,會提前聽取老師的意見,有針對性地購買——錢要花在刀刃上!
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是許多大學新生必備的“老三樣”。調查中,記者注意到,各大電商平臺與線下賣場紛紛推出針對學生的促銷活動,除了傳統的折扣優惠外,許多商家還提供學生專享的分期付款、贈品等福利,以吸引更多學生購買。
“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甚至平板電腦如今已成為大學新生的標配,只要條件允許,能配的都會給孩子配上。”在一家電子商品經營店內,正在陪同孩子選購的張先生說,“別人家的孩子有,自家的孩子也不能少,如今,這些電子產品已經不是配不配的問題,而是配哪個價位的問題,具體需要花多少錢,還需要理性面對。”
在本次調查中,記者了解到,從進幼兒園到上大學,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籌備開學時,絕大部分都會有一筆“開學備貨”的消費,從一元錢的筆到數千元的筆記本電腦,需求多樣,大大豐富了“開學經濟”的內容。
秋季新學期即將開啟,“開學經濟”日漸升溫,但“經濟開學”這一理念已逐漸成為眾多家長和學生的共識。記者注意到,許多文具店內擺放的高價玩具式文具和禮品文具,盡管造型新穎、設計獨特,但并沒有獲得很高的銷量,顧客的消費觀念普遍較為理性。
“經濟開學”的背后是廣大市民消費觀念的轉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在消費過程中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非常重要,一位家長坦言:“現在更注重孩子的實際需求,不會為了追求新潮和名牌而盲目消費。”
理性消費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家長對于消費教育的重視。開學季的消費熱潮,不應僅讓學生書包里有“黃金屋”,更應在孩子心中埋下財富的種子——理性消費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記者 楊全 實習生 秦睿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