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弓佩玉) 為了以較為實惠的價格購得愛車,通過互聯網、團購或者趁淡季打折購車等方式購車頗受消費者熱寵。與此同時,異地購車的悄然興起給市民帶來了眾多優惠,但是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小覷。2月27日,記者進行了走訪,高先生以其親身經歷詳解其中購車“奧秘”。
年前,高先生就打算入手一輛20萬元至25萬元的轎車,可由于當時是汽車的銷售旺季,我市各大4S店的優惠幅度較低,部分熱賣車型甚至需要加價提車,所以打算等年后的銷售淡季再買。“一直聽朋友說,一線城市的車價會比小城市的優惠幅度大,且贈送的隨車物品也較多。現在各大4S店都會把實時的促銷信息發布到各大汽車網站,并留下銷售電話,以便于消費者查詢。我在網上做了對比發現,都是雅閣9代,同樣的配置在臨汾沒有優惠,然而北京的4S店則會在指導價的基礎上優惠一萬多元,到了淡季優惠幅度還有可能更大。”
但是異地購車這么優惠,會不會有什么風險呢?高先生在詢問了我市各大4S店以及咨詢了很多業內人士后了解到,現在不論購車地點在哪兒,都可以在居住地上牌照,完善相關手續,售后服務也都是全國聯保。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在給異地4S店打電話時,需要詢問對方是否向異地出售,其店里有無現車,優惠幅度是多少,有無其他附加條件,是否可以提裸車,車的手續是否齊全,是否嚴格執行全國聯保等問題。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部分二級經銷商(俗稱‘車販子’)不受廠家約束,常通過虛假報價吸引消費者,在消費者到店之后強制增加諸如裝飾費、保險、服務費、出庫費等一些不必要的費用。
高先生介紹,從年前決定異地購車到年后提車,他一直關注著心儀車型的優惠幅度,到了年后北京有了2萬元以上的優惠,臨汾卻只有7千元左右的優惠。當即決定去北京購車。”但在實際購車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小風波”。
高先生去的第一家4S店,在通話交談中稱車價在指導價的基礎上優惠23000元,可是到店之后卻被告知價錢發生了變動,并有了附加條件。還有一些4S店考慮到異地顧客著急提車,對北京環境不熟悉,便沒有降價空間,贈送的隨車物品也很少。高先生提醒,在異地購車一定要提前查好路線,與對方談好細節,貨比三家。雖然在外地購車比較便宜,但是付了精力和時間,所要承擔的風險也還是存在的。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