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老人又迷上了一個‘講座’,繳3000元返4000元,還免費給你10盒健康燕麥,不知道是真是假,可老人很心動,真是沒辦法。”市民趙麗無奈地說道,她的母親總是著迷一些免費的講座,而且偶爾會將一些“健康產品”買回家,為此工商部門提醒,免費”講座實際上是變相兜售保健品,提醒老年人要理性購買。
清晨老人們“趕場”聽講座
每天一大早就會去鍛煉身體,可時不時地還會起得更早,大概清晨4點就出門了,8點左右回家。除了帶回來幾個雞蛋,或者一袋掛面外,還會帶回幾貼膏藥,偶爾也會買一些保健品。這些保健品到底是不是真的,值不值那些錢呢?”市民趙麗向記者講述了母親的“趕場”經歷。
像趙麗母親一樣的老年人有很多,對于身體健康很關注,而這些免費的講座也很有吸引力。今天發雞蛋,明天發臉盆,都是很實用的東西,老人們就癡迷“趕場”,尤其是冬季,老年人疾病高發期,他們更是在寒冷的清晨起床去聽講座。
“專家”講課小禮品免費拿
那么,這些講座有何“玄機”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據了解,大部分市民都是青睞于小禮品,而少數市民會購買講座上兜售的商品。
市工商部門堯都分局12315申訴舉報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利用免費誘惑老人,辦一些免費健康講座,一開始,常常是向前去聽取講座的群眾免費發放雞蛋、勺子、盆子、洗衣粉、洗手液等不同的物品,讓老年人覺得 既得到了物質的實惠,又學到了養生保健知識;另外是利用科學概念,給老人洗腦。讓所謂的專家、教授講科學健康課,或者看一些視頻資料佐證,忽悠老人買所謂的高科技保健品;此外,利用溫情打動老人,對老人噓寒問暖,拉近關系,但是其真正的目的是吸引他們購買產品或繼續招攬群眾。”
工商提醒保健品不是藥
工商部門提醒廣大老年朋友,保健品一般只適合特定的人群,不能等同于藥物,老年人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應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
“像這類講座主要針對的是老年人,以健康保健品作為幌子,先用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的信任,然后再推銷商品。建議家中有喜歡聽講座的老年人的家庭,要懂得與老人溝通,適當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不再癡迷講座。”工作人員說道。
(記者 成華 潘華玲)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