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亢亞莉 實習生 王俊雅)5月11日,家住教授花苑的張女士撥打本報熱線反映,前兩天她在網上購買了一個U盤,卻發現有嚴重的“減肥現象”,當天中午記者如約見到了張女士。
張女士告訴記者,前兩天她花42元錢在網上買了一個16G的U盤,剛買回來時,點開屬性看到顯示為16G,但只存了一些小容量的工作資料,想再存東西時卻怎么也存不進去,再點屬性時,發現顯示空間竟然已經為0。”無奈之下,張女士找了一位對電子產品有研究的朋友對U盤進行了測試,結果被告知這個U盤是假的。“朋友對我說,這U盤原本容量只有2G,是被人用特殊的軟件刷成了16G。”無獨有偶,市民翟女士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翟女士告訴記者,前不久,她在地攤上買了一個8G的U盤,回到家插到電腦上一看,發現U盤的內存竟然少了2G。”第二天去找商家理論時,卻發現對方早已“逃之夭夭”。
近年來,隨著U盤的普及,不少市民購買的U盤都曾出現過問題,或是容量縮水,或是速度變慢。
市民李云告訴記者:我通常拷文件時都會往U盤里拷一份,電子郵箱里存一份,以防出現問題!”那么,在購買U盤時,怎樣才能辨別真偽呢?在傻二電腦城經營電子產品的張先生介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拷貝大容量的文件再提取,看看文件是否有損壞,以此來界定U盤的空間大小。他建議消費者,買U盤、移動硬盤時,盡量到正規渠道購買主流品牌的產品,及有保修期和防偽標志的品牌,買時最好索要發票,以方便維權。
責任編輯:劉靜